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资讯 > 通知公告 >
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印发《关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章来源: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8-10-22 16:37:00

各二级单位:

经学院研究同意,现将《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关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

2018 10 22


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

关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方案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当前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也是高职教育适应产业转型升级新常态、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抓手。为进一步推动我院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把教育教学改革继续引向深入,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 号)文件精神,在总结近年来我院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经验基础上,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突破, 以强化创新创业实践为重点,以完善条件和制度保障为支 撑,坚持问题导向、协同推进,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学院人才培养全过程,促进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变,加快培养一批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

二、总体目标

全面深化我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力争在学院十三五规划期间形成立足北碚、面向重庆、特色突出的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

三、工作机构

成立以院领导正职为组长、分管学生工作院领导为常务副组长、院领导副职为副组长,相关职能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落实创新创业教育主体责任,加强对创新创业的组织协调,定期研究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大事项和重要问题,切实加强指导、管理和考核。

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挂靠学工部。负责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统筹工作,协调学工部、教务处、科研处、团委、组织人事处、财务处、宣传部、各教学系部,制定专项改革方案,落实协同推进重点改革任务,及时总结推进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进程中的经验和做法。

四、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修订培养方案,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1.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学时学分。根据专业教

学标准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融合行业、企业等对专业人才的岗位标准,推行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系统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研究制订各专业的教学质量标准,突出强化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使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将人才培养重心由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加大人才培养论证力度,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必须邀请行业、领域、部门或企业的相关专家参与论证,确保创新创业政策在教学中的落实和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积极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型的教学模式和以生为本的管理模式,力争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促进人才培养由单一型向融合型转变。

2. 完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按照面向全体、合理设置、突出重点、分阶段推进原则,优化课程内容、重构课程体系。构建启蒙教育、职业教育、实践教育三位一体的创业阶梯课程体系,以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方式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以必修和选修、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面向全体学生开设通识性创新创业公共课 程,如职业规划、创新与创业基础教育、创业思维与认知、社会责任与价值创造等,着重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动力;开设具有行业特点、与创新创业和就业密切相关的专业课程,如创业管理、商业计划、领导力提升等课程,着重提升学生创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开设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各类创新课程和实践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实际运用能力。把创新创业文化作为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有重点、分层次举办讲座论坛,全方位、多方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主题活动。

(二)加强课程建设,深化教学改革

3. 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加快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信息化建设进程,探索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定制度, MOOC、视频公开课的方式,建设 1-2 门创新创业教育在线开放课程;成立创新创业教研室,立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创新创业需要,组织学科带头人、行业企业优秀人才, 联合编写具有科学性、先进性、适应性、特色性的创新创业课程教材。

4. 改革教学方法。改革课堂教学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

式,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和项目化教学改革, 积极探索以翻转课堂为代表的研究性教育教学方法,各专业至少有 1 门创新创业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控制和缩小大班教学规模,创造条件扩大小班教学覆盖面,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鼓励教师把学术前沿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创新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灵感。积极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分析不同学生学习需求和规律,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支持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志趣,自主选择创新创业路径。

5. 改革考试方式。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为出发点,大力推进考试考核内容和方法改革,在注重基础理论知识考核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首创和冒险精神、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独立工作能力、社交和管理技能。积极探索非标准答案考试,促进结果考核向过程考核、知识考核向能力考核、单一考核方式向多种考核方式的转变。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实现考核结果能充分并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在改革课堂考试方法的同时,要将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包括创新实验、科研活动、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和自主创业等)情况纳入考核范围。到 2020 年,各专业非标准答案考试课程数量至少达到 2 门以上。

(三)改进教学管理,引导学生创新创业

6. 改革学分制管理办法,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建立健全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进一步完善学院人文素质一体化培养方案,通过第二课堂探索将学生开展创新实验、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和自主创业等情况折算为学分,将学生参与课题研究、项目实验等活动认定为学习活动。制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计划,建立学生个人创新创业档案和成绩单,客观记录并量化评价学生开展的创新创业活动情况。

7. 修订学籍管理办法,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

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创业学生可根据创业需要与高校协商确定休学年限,办理相关休学手续。完善转专业管理办法,优先支持参与创新创业的学生根据创新创业兴趣、创新创业意愿和创新创业需求转入相关专业学习。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创新创业队伍保障

8. 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绩效考核标准,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考核评价,配齐配强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就业指导专职教师队伍。加大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建立相关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制度。

9. 完善创业(创客导师管理办法,配套相关激励措施。聘请知名企业家、资深创业者、投资人和优秀校友担任校外创业(创客)导师,实行创新创业校企双导师制。

10. 设立创新创业教育专项课题,鼓励教师开展创新创业理论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育实践中。

(五)深化多方协作,开展政校行企协共同育人

11. 引入社会资源,合作共建创新创业实验室、创新创业园、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低成本创新创业平台和资源。

12. 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组织开展系列协同育人行动计划,如联合举办创新实验班、精英班等多形式教学实体;协同开设创新创业培训项目,提高师生创新创业能力。

(六)强化实践活动阵地,完善创新创业平台保障

13. 加强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整合资源,积极推进校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构建立足校园、面向社会的跨界合作平台,为学生提供从创意到设计和制造的全程服务,成为创客梦工厂,建设众创空间和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平台。

14. 以赛代训,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充分发挥参与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一系列国家级、省级相关竞赛的育人作用,提高赛事组织工作水平,扩大学生参与面。举办学院层面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创新创业大赛实践 活动,支持学生创办创新创业类的学生社团,支持学生自主开展创新创业实践,组织这些社团定期到企业参观学习,促进学生创新创业类社团的沟通、交流和发展。

15. 举办创新创业论坛。邀请知名企业家、教育家和我院成功创业学生、成功校友举办专题讲座、参观企业,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和体验,促进大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七)改进创业指导服务,倡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

16. 建立健全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专门机构,做到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四到位;建设创新创业的信息服务平台, 为学生实时提供国家政策、市场动向等信息,并做好创业项目对接、知识产权交易等服务;针对区域需求、行业发展, 发布创业项目指南,引导学生识别创业机会、捕捉创业商机。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建立机制。全院上下要充分认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重大意义,建立全院统筹,学生、教务、科研、团委、人事、财务、宣传等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注重实效、强化监督。

(二明确责任,抓好落实。各职能部门要根据本办法细化自身负责板块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实施细则,结合实际制定一页纸报表,切实做到时间、内容、人员、效果四落实,确保取得实效。

(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在全院师生中开展广泛宣传,编印活动信息推送、及时报道工作动态,形成领导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倾斜创新创业教育、经费保障创新创业教育、部门服务创新创业教育、学生热衷创新创业教育的良好氛围。


版权所有© 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中心 丨 渝ICP备15002026号-1 丨 渝公网安备 50010902000186号 丨 渝公网安备 50010902000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