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查自纠报告

关于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评估的自评报告

作者:文管    文章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9-06-27 16:11:33

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

关于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评估的自评报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根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评估工作的通知》(国教督办函〔201817号)、《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做好2018年职业院校评估工作的通知》(渝教督函201811)等文件精神,我院高度重视、稳步推进,制定了详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开展了扎实认真的自查和自评工作,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第一部分:适应社会需求能力情况

一、           办学基础能力

(一)办学经费收入水平

    我院经费来源稳定、可靠,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从20154701.92万元增长到20177433.32万元,事业收入从2015年的3307.83万元增长到2017年的3493.06万元,资金保障能力不断提升。

(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产值

我院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从2015年的2504.78万元增长到20173090.00万元。其中,企业提供的校内实践教学设备值2017年达到了240万元,较2016年增长20%,基础设备设施条件显著改善。

(三)教学行政用房面积

我院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面积79632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面积13413平方米。近五年来,我院校园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32亿元,新建、改扩建各类校舍65381平方米,校园环境不断改善,实施改造了实训室、学生公寓、广柑林、校园道路。

(四)信息化教学条件

我院现已完成校园网络多出口建设,接入互联网出口带宽3000Mbps,部署有服务器36台、核心交换机1台、教学用终端计算机700台、网络信息点数2100个,拥有的数字资源总量达20500GB,基本实现了行政办公、教务教学、学生顶岗实习、网络课程与教学、教学资源库系统、校园门户系统、网络安全系统等范围的信息化管理,实现了校内所有办公室、教学楼、实训室等无线网络全覆盖。

(五)实习实训条件

我院着力改善实训条件,统筹规划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现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数46个,校内实践基地数47个,可使用的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1947个,可使用的实习实训场地面积共43962平方米(其中学校产权39532平方米,非学校产权4430平方米),初步建成财会金融实训中心、机械电子实训中心、旅游实训中心、IT实训中心和公共管理实训中心等五大实训中心,较好地满足了学生实习实训需要。2016学年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时总量达到了3623474人时。

二、           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始终坚持引培并举的原则,完善人才引进与培养的相关政策、措施,调整人才引进模式,建立更加科学的选人、用人制度。截止20179月我院在校教职工255人,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54人,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133人,占教职工总人数52.16%

学院按照科学规划、合理调配、保障经费的原则,坚持在职培养为主,外出培养为辅,多种培养形式并举,丰富教师成长渠道。近三年组织国内进修、访学、交流等师资培训150余人次。组织教师到企业实习、挂职锻炼,参与生产管理、技术研发、市场服务等200余人次,选派11名教师到美国、德国、英国、加拿大等学习培训。教师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成果逐渐丰硕,近3年教师获得全国教学技能大赛奖项2项,重庆市级奖励共40项,其中个人18项,集体25项,获得市级及以上竞赛优秀指导教师63人次。1位教师被评为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

三、           专业人才培养

(一)专业设置

我院紧跟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紧紧围绕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部署和重点发展领域,按照服务社会设专业、工学结合建专业、校企合作强专业的专业建设思路,以专业群为中心,统筹学科与专业布局,不断加强特色专业建设,整体提升专业发展水平。通过将产业需求与专业设置对接,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学院不断调整老专业,开设新专业,2017年开设可招生专业28个,其中15个专业为重庆市支柱产业相关专业,初步构建了面向现代服务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现代装备制造业3大专业板块,涵盖财经商贸、电子信息、旅游、文化艺术、公共管理与服务、交通运输等7个专业大类的专业结构体系,基本形成了以现代服务类专业为主体,其他类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

(二)学生发展

围绕现代高职教育技能专长+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大力实施人文素质一体化培养工程,狠抓职业技能培养,强化综合素质教育,切实推行三证书制度(职业资格证书、素质教育合格证书和毕业证书),率先在全市开展了职业核心能力培训,实现了专业技能培养与人文素质提升的有机结合。五年来,共有学生360人次在市级以上职业技能大赛和文体比赛中获奖,其中市级及以上技能大赛获奖98项,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1项,女子啦啦操队蝉联2次全国比赛冠军,连续五年被表彰为重庆市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学院共建市民学校工作成为重庆共青团的先进典型。

(三)毕业生就业

近年来,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专业对口率保持在68%以上。根据调查显示,学院毕业生适应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我院修订了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办法和就业工作考核办法,保障毕业生就业工作专项经费,强化院系联动,健全以《就业指导课》和《职业生涯规划》为主体的学生就业创业课程教学体系,2016-2017学年共组织专场招聘会约62场,推送就业信息约163条,2017年我院毕业生1333人,就业率为95.49%,直接就业的毕业生中85.45%就业于本地企业,如重庆电视台、北碚政府、北碚博物馆、永川公安局、沙坪坝小学等机关事业单位。

四、           社会服务能力

学院应用技术研发、创新人才培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自2015年以来,学院已建设100众创空间、IOT青年众创营、青春梦工厂3个市级众创空间,成功转化1项科技成果并运用于国防建设,搭建了适应区域经济产业发展的产教学研服务平台;获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3项获得项目资金20万元,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628万元,重庆市教育规划项目1项,获批市教委科技项目6项、人文社科项目15项。发表SCIEI等高水平文章11篇,1篇决策参考建议被重庆市政府领导批示。出版专著(含译著)9种;授权国家专利9件,软件著作权12项。

学校利用本校师资和优质的资源大力开展各层次培训工作,开展各种培训项目240余个(期),服务15000余人次,培训收入达2000多万;开展技能水平鉴定400多人次,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服务1000余人次;与三所本科院校或助学园区合作办学开展了本科共计8个专业的自学考试,服务人数近千人次;成立了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城乡社区市民学校,对口社区,服务社区达13.5万余人次。先后为重庆市戒毒管理局、重庆市机关事务管理局、重庆商报等单位的工作人员开展调酒、礼仪技能培训600多人次,与企业的合作不断深化。积极鼓励志愿服务,成立了志愿者学院,通过暑期三下乡和城乡社区市民学校平台,服务群众13.5万人次,发现美丽等志愿服务项目被纳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项目。

第二部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办学特色不够鲜明

尽管我院积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和进展,但由于学院办学基础等因素的影响,尚未完全将高职教育办学目标契合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在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评价上尚未彰显出我院特色,与地方经济和文化结合度还不够,与就业市场结合度还不够,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的结合度还不够,导致学校办学有特色但不鲜明,专业建设有特色但无优势,缺乏核心竞争力。

二、校园硬件建设依然滞后

尽管我院办学条件近年来得到很大改善,然而在校园硬件建设上仍然较为滞后:一是学校规模有待扩大,生均教学、实验、行政建筑面积的水平还较低,老校区可容纳学生量尚未达到全市优质高校基本办学条件刚性需求,同时校区内因办学历史原因还存在着校中村问题。二是在硬件设施落后,未能充分满足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开展、学生专业学习与实训的需求,在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和实验、实习场所等方面投入有限,校园道路管网、校大门等基础设施建设也不够完善。

三、专业建设发展不均衡

第一,以重点专业为龙头、以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建设刚刚起步,专业群建设亟待加强。第二,专业整体建设水平不高,目前还没有国家级、省部级重点专业、特色专业,行业影响力有限。第三,专业建设发展不均衡,各专业在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有些专业办学特色不够明显。

四、师资结构不尽合理

教师作为专业建设的核心力量,目前教师队伍结构还不完善,整体学历不高,双师型教师比例不高,缺乏高水平双师型的专业领头人,部分教师还存在实践能力弱、生产实践少、教学研究能力弱的问题。

五、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有待增强

目前我院承担应用研究的能力较弱,平台不高,成果转化案例少,同时参与社会服务少,尚未建立一套长效的鼓励教师参与社会服务及产生服务成果的机制。

第三部分:改进策略与措施

一、深化产教融合,凸显办学特色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新战略,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实施一系一产业一品牌行动。择机与地方政府联合打造产教融合示范园区,加强与行业龙头企业的深度合作,建立产业企业二级学院,以混合办学推动创新发展,释放办学活力。着力打造健康管理、物联网、文化教育、财经商贸、智能制造5个重点专业群,积极构建传媒艺术、旅游2个特色专业集群。优化专业设置顶层设计,以专业群为中心,统筹学科与专业布局;深度校企合作推进专业共建,实施“1+1+N”1个专业+1个龙头企业+N个中小企业)校企合作模式;探索现代学徒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深化教学改革,推广工学交替、学生主体、任务引领、能力本位的教学模式,重构课程内容;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建成多个与产业零距离对接的实训中心,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教学过程;加快教学信息化建设,建成高标准、高质量的数字资源管理和学习平台,建成共享型教学资源库。

二、加大经费投入,完善校园基本建设

学院将严格按照市教委要求,坚持远近结合,统筹兼顾的总体原则,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一是建设新校区。采用广场+台地+节点活力聚集的规划模式,按照两心、一环、二轴的结构布局形式,全新建成北部新校区。二是增设实训室。在加大力度建设校内实习实训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单位的资源优势,为学生的实训实习、毕业顶岗实习创造有利条件。三是推进信息化。构建数据中心,建设教学管理服务云平台、校园公共服务管理云平台,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一体智慧校园建设。四是提升文化味。加大校园景观和一道三区(主干道、教学区、办公区、生活区)形象文化建设。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新型优秀团队

一是积极探索高层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针对不同类别队伍,培养教师教学组织、教学评价、教改教研、教学创新的基本技能,开展教育技术培训、企业挂职锻炼、教学观摩活动、精品课程开发、公开与在线课程开发、课堂教学评价等建设工作。二是落实学院教师到行业企业实践锻炼实施办法,鼓励教师取得双证或培养双能力,提高具备双师素质的专业课教师比例。三是引进和外聘一批高学位、高职称教师。拓宽人才引才渠道,主动参与或组织市外专场高层次人才招聘会,针对急缺的专业人才,重点加强具有博士学位或高级专业职称人才的引进工作。四是完善激励考核制度和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机制,有效发挥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核心骨干作用,切实保证教学团队的相对稳定和素质提升。

四、提升科研实力,强化社会服务

一是建立科研团队。根据学院专业发展和教师研究方向,优化、充实科研团队,力争在青年创新创业研究、乡村旅游规划、社区服务、电子信息研究等方面有所突破,支撑学院特色发展和优势专业建设。二是搭建科研平台。建好市级众创空间,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激发师生创新创业的热情。提升院级科研项目质量,通过院级项目引导、鼓励、支持教师申报市级以上科研立项,积极争取横向课题。三是促进成果转化。建立比较完善的科研评价体系与科研奖励制度,鼓励科研团队增强应用技术的传承应用研发能力,提高培养人才的水平和技术服务的附加值。引导教师面向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开展决策研究,资助教师优秀科研成果出版。四是积极开展社会服务。以公共礼仪和互联网应用技术培训为重点,积极开展面向社区和中小企业的继续教育,组织教师根据社会需求深入社区开办讲座,利用校外实训基地教学设备开展实用技术培训,试行学院附近居民注册终生教育学生制度,设置精品课程模块,为中小企业员工提供职业化素养培训。

特此报告

 

 

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

2018108

 

 

 

 

 

 

 

 

 

 

 

 

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办公室           2018年10月8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