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质量信息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作者:文管    文章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08-27 10:42:00

前言

一)办学历史

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是重庆市人民政府举办,教育部备案,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管,面向全国招生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始建于1954年,前身是重庆市团校,成立初期主要承办各地团干部培训班和重庆市团校政工专业中专班。1986年被批准举办两年制的团干部政治专业大专班并纳入四川省党校系统的招生范围。1987年成立重庆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施行重庆市团校干部中专班“政治思想工作”专业招生计划,以及重庆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少年思想教育专业”“青年思想教育专业”招生计划。1993年开始试办地方学历大专班。2006年转制为普通高职院校。

学院始终秉承“明德笃学、求真强技”的校训,坚持“以人为本、敢为人先”的理念,培育践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大力提倡“向善向上、精益求精”的价值追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着力强化内涵建设,大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努力推进学院提升质量、彰显特色、扩大影响。

二)办学条件

院现有北碚、巴南两个校区,北碚校区坐落于西部(重庆)科学城北碚歇马拓展园,巴南校区坐落于重庆高职城。院现有校舍建筑面积20余万平方米,拥有各类专业实验室116个,馆藏纸质图书71余万册,储存数字资源约21800GB,教学用计算机有1956台。学校现有教职工603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53人,博士(在读博士)27人,硕士295人,“双师型”教师290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重庆市教学名师4人,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3人,重庆市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重庆市最美教师1人,重庆市优秀辅导员1人。院现有在校学生15400余人,开设专科专业31个、本科专业2个,设有学前教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健康医学院、人工智能学院、航空与汽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识教育学院等7个教学单位。

三)办学特色

院紧紧围绕重庆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发展需求,结合重庆西部区位特征与产业发展布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推进“三全育人”改革,健全“十大育人”工作体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品牌特色项目,其中红色VR项目、艺术展演等特色活动得到了市级单位和主流媒体的认可、采用、传播,各平台点击阅读量共达5000万次。以川渝地区红色旅游资源为核心,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充分挖掘和利用红色资源,打造“5G+3D+VR”红色旅游教育资源平台,有效推动了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虚拟仿真教学实训。积极探索产教融合发展新路径,努力构建新型校企合作新模式,不断优化素质技能协同育人新格局。探索组建具有混合所有制特征的二级产业(企业)学院,先后与华龙网、博淮实业、华夏航空、本酷科技等企业合作共建了华龙网学院、健康医学院、航空学院、电商学院等二级企业(产业)学院,推动校企协同共育人才培养。依托渝北区仙桃大数据谷,联合相关龙头企业,共同推进重庆临空经济产教融合总部基地建设,规划布局5个功能性项目,优化完善政校企协同创新机制。紧贴区域发展趋势,积累专业技术技能,积极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切实提高贡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水平。依托倪光南院士工作站,建立院士协同创新中心;牵头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化和旅游产教联盟、重庆市中华职教社乡村振兴实验学院、重庆文化旅游乡村振兴学院等,建立重庆乡村振兴产学研联盟,组建乡村振兴科研创新团队,建立农业新技术研究与推广示范基地;打造“红军长征精神代代传”乡村振兴研学旅行线路等。

四)办学成果

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把握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坚持走立德树人、特色育人之路,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社会服务、科研成果积累、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不断改进创新,积极构建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格局。

院是重庆市优质高等职业院校、重庆市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先后被遴选为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文化产业孵化基地、重庆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基地、重庆市青年干部培训基地、中泰职业教育联盟理事单位、重庆市青年创业就业培训基地、重庆市旅游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试点单位、重庆市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重庆市绿化工作先进单位、重庆市社会培训评价组织等。


 

一、           学生发展质量

(一)党建引领

学院坚持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以高水平党建推动学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典型案例1:以党建“双创”引领学生发展

学院始终按照“五个到位”和“七个有力”的工作要求,坚持培育为基、重在建设、典型引领、整体推进,积极开展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强化党建育人作用。先后涌现市级学生样本支部1个、校级标杆院系2个、校级学生样本支部2个,在建校级学生样本支部2个。其中,经济管理学院学生党支部顺利通过重庆市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建设验收。经济管理学院学生党支部利用“5G+3D+VR”红色教育虚拟仿真教育资源平台,开发具有重庆特色的3套红岩精神系列——《红色掌柜》《新华日报》《统一战线》虚拟仿真体验教学软件,打造“有知有味”重庆特色思政金课,让学生触摸党的历史脉搏,直观地感受党的伟大功绩。积极承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3D/VR党史学习活动,运用任务闯关、答题互动等手段,还原革命历史场景,充分利用红色资源铸魂育人。川渝两地30余所高校师生报名,累计10万余青年师生参与。

 

 

 

 

 


IMG_256
 


1.1 党员同志体验3D/VR虚拟仿真体验教学项目

 


IMG_256
 


1.2 学生体验3D/VR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列项目《红色掌柜》

 

 


扫描全能王 2021-12-24 10.09_3
 


1.3 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

典型案例2:积极发挥学生党员示范作用

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共发展党员91名,其中学生党员85名,占比93.41%,转正党员93名,其中学生党员86名,占比92.47%。学院加强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共开展党校培训班2期,培训入党积极分子533人、发展对象101人、新发展党员114人。人工智能学院学生党支部创建“党员成长积分银行”制度,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了量化,让发展党员工作有据可循、有据可查。健康医学院学生党支部结合医学专业优势,创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党员志愿服务队走进学校、走进社区、走进医院,开展医务志愿服务特色活动,为全校师生、社区居民、医院老年患者提供免费量血压、测血糖、陪伴照护等志愿服务。航空与汽车学院加强毕业生党员教育,组织毕业生党员上“最后一堂党课”进一步强化毕业生党员身份意识和责任意识,引导毕业生党员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学前教育学院学生党支部通过佩戴党徽标识、创建党员示范岗的方式主动亮明身份,积极创建志愿服务岗、创新创业岗、社会服务示范岗等党员示范岗,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1.4 党员成长积分银行

 


IMG_256
 


1.5. 毕业生党员上“最后一堂党课”

 

 


IMG_256
 


1.6 学生党员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工作

(二)就业质量

1.招生情况。

(1)招生情况好,计划完成高。

学院2022年招生来源计划4398名(不含中高职衔接转段),继续面向云贵川渝四地投放,对重庆市分类考试、全国高考进行招生,录取考生4421名,中高职衔接转段424名,实际录取4845名。

1.2022年招生录取情况

地区

招生类型

计划数

录取数

中高职衔接转段

——

424

重庆市

分类考试

2806

2807

全国高考

592

614

四川省

740

740

贵州省

200

200

云南省

60

60

合计

4398

4845

(2)专业贴和考生意愿,报到率再攀新高。

院招生专业立足现代服务业,根据地方产业经济发展状况,面向行业和产业开展专业设置动态调整。经过专业布局优化调整,2022年招生专业32个,涵盖学前教育、医疗卫生、健康养老、工商财经、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文化旅游等7个专业大类。招生计划4398人,录取新生4845人,报到新生4549人,报到率93.89%,报到率连续五年超过90%大关、计划完成率、报到率排重庆市属高职院校前列。

22022年各专业招生情况

学院

专业名称

原始计划

总录取数

其中

报到数

报到率

转段录取

总计

4398

4845

424

4549

93.89%

健康医学院

护理

600

558


541

96.95%


康复治疗技术

240

237


226

95.36%


健康管理

140

133


125

93.98%


社会工作

70

71


65

91.55%

学前教育学院

早期教育

400

378


355

93.92%


学前教育

650

808

74

772

95.54%

经济管理学院

电子商务

110

145

34

142

97.93%


跨境电子商务

83

84


76

90.48%


金融服务与管理

80

80


70

87.50%


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

40

41


37

90.24%


大数据与会计

210

254

43

246

96.85%


现代物流管理

75

110

34

98

89.09%


人力资源管理

80

81


75

92.59%


导游

77

77


71

92.21%


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

60

87

26

82

94.25%


会展策划与管理

45

45


44

97.78%

航空与汽车学院

机电一体化技术

100

100


93

93.00%


智能机器人技术

69

70


61

87.14%


智能控制技术

69

70


63

90.00%


空中乘务

50

157

107

136

86.62%


民航空中安全保卫

50

50


47

94.00%


汽车检测与安全技术

150

185

35

166

89.73%


新能源汽车技术

160

161


151

93.79%

 

续上表

人工智能学院

现代移动通信技术

100

100


92

92.00%


物联网应用技术

160

185

24

177

95.68%


动漫制作技术

100

100


90

90.00%


数字媒体技术

95

95


91

95.79%


信息安全技术应用

50

97

47

91

93.81%


大数据技术

100

100


95

95.00%


网络新闻与传播

95

95


89

93.68%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50

50


46

92.00%


应用电子技术

40

41


36

87.80%

(3)生源质量稳步提升。

2022年,学院重庆分类考试、全国高考招生招生报考踊跃度明显提升,新生学业成绩进一步提高。从报招比来看,重庆分类考试达12.3:1、全国高考达 4.3:1。从录取考生分数来看,本科线上考生达103人(其中分类考试90人、全国高考13人);重庆市高考,学院所有专业录取分均在320分以上,高于市划线140分以上;云贵川三省高考,均高于省专科线100分以上;外省生源质量逐年递增,报考热度高。

(4)全面参与乡村振兴战略,服务重庆市经济发展。

院积极响应国家“百万扩招”政策,全面参与市乡村振兴战略,服务重庆市经济发展,2021年秋季针对院乡村振兴项目,设置电子商务专业为高职扩招专业,为重庆市酉阳县车田乡定向培养专业人才,在当地设立“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乡村振兴学院”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发展和专业人员培训,开展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职业鉴定、创业项目培养等。

 

 

 

 

 

 


FED727E418482F071E7FCD53117C7704
 


1.7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乡村振兴学院外景

 


IMG_256
 


1.8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乡村振兴学院内景

 



 


1.9领导带队调研“乡村振兴”工作

2.就业质量

院2022届毕业生人数4903人,初次就业率为71.57%,其中91%的毕业生在重庆市就业,主要就业领域为人工智能、健康医学、学前教育、经济管理及交通汽车产业,院为重庆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和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量人才。

院对就业工作实行科学分工与目标责任制,成立了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就业创业指导教研室。全院有专、兼职就业工作人员30余人。2022年,院多措并举提升就业质量:一是落实“一把手工程”,由书记、院长带头走访企事业单位100余家,形成了上下联动、全员参与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二是建立了经费保障制度,改善了就业办工作条件,完善了就业一体化服务平台;三是精细化帮扶就业特殊群体,建立困难生台账,对“双困”毕业生进行面对面的个性化就业指导和开通经济绿色通道;四是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制度,院网站设立就业信息网,借助网络媒体平台优化就业指导服务。

 


0AD4E8EA852DFF1F2FD13D44C2716ACF
 


1.102022届毕业生全样本分院系初次就业率

 


97E397A38D399E178057C1EC07A4B274
 


1.11学院2022届毕业生全样本分专业就业率

(1)毕业生收入

院2022届毕业生实际平均工作薪酬为3000元/月。其中,48.3%的毕业生实际薪酬集中在2000-3000元/月,31.2%的毕业生实际薪酬集中在3000-4000元/月,6.5%的毕业生实际薪酬集中在4000-500元/月。数据显示表明,实际薪酬在2000-4000元/月的学生占79.5%,薪酬分布相对集中。



 


1.12毕业生薪酬分布图

(2)工作满意度

院毕业生对工作整体满意度为98%。其中,很满意的毕业生占20%,满意的毕业生占46%,一般满意的毕业生占33%。

(3)用人单位满意度

用人单位对院毕业生满意度为96.0%,其中68%的用人单位表示“很满意”。此外,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个人综合素质满意度为95.3%,对通用能力满意度为95.1%,对专业知识技能满意度为93.4%。

(4)就业流向

2022届毕业生有57.38%就业于中小微企业、4.10%的毕业生就业于国有企业、0.65%的毕业生就业于党政机关、9.50%的毕业生事业单位、、16%的毕业生升学。

(5)职后发展

根据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对毕业生质量进行调研的报告显示,毕业生从学习阶段向工作阶段转变的过程中,适应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毕业生就业于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重庆机场集团有限公司、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重庆三峡水利供电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市北碚第九人民医院、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重庆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重庆海尔智能电子有限公司、重庆万友人才服务有限公司、中铁八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重庆融汇温泉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重庆两江新区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中心有限公司、重庆市北碚区消防救援支队、重庆新鸥鹏物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重庆世纪金源大饭店等企事业单位,部分学生考取公务员或升入本科院校继续深造。

3.自主创业

2022届毕业生,创业毕业生共273人,全校整体创业率为5.57%。其中,新中语学院创业率为10.92%,博淮学院创业率为2.48%,人工智能学院创业率为0.28%,医学院创业率为0.39%,经济管理学院创业率为0.39%、学前教育学院和航空与汽车学院创业率为0%。

典型案例3:“青贾夜市”创业活动

学院巴南校区许多学生有体验创业需求,夜间在足球场周边自设小摊开展创业活动,为规范学生夜市小摊行为,本着疏导与严格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共青团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联合举办“青贾夜市”指导学生干部组织策划了“青贾夜市”这一活动。

根据国家鼓励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的相关要求,此项活动的开展目的在于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和增加大学生对创业及市场经济的认识,同时有让学生学会自立自强、疏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青贾夜市”活动已有100余名学生积极报名选订摊位、组织货源,利用晚上课余时间开展创业营销活动。活动吸引在校两千余名师生预报名参观、购物,预设100个摊位,带动就业300余人,夜市让学生团队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将各自特色产品呈现在夜市中。“青贾夜市”是我校学生创新团队近年来不断探索将专业学习、实践与商业应用结合一个代表案例,此次大学生双创夜市,将为大学生提供一个面向社会、实践实操的机会。本次双创夜市举办后,招生就业处将把场地固定下来,长期为大学生双创工作服务。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助理团对夜市秩序实施现场管理,并同步开展“最受顾客喜爱摊位”线上选举活动,第一名可获得学院资金扶持,模拟最真实的创业环境。“青贾夜市”旨在营造浓厚校园创业教育氛围,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学员创新创业能力。

  (三)立德树人

1.思想教育与价值引领

(1)强化顶层设计和机制建设。

一是坚持学生工作例会制度和学生工作委员会制度。于每学期初组织召开学生工作会,商议、部署意识形态工作、年度目标计划、学期重点工作、学工队伍建设、校园安全稳定和学生日常管理等。

二是进一步完善制度保障。做好学生工作目标量化考核指标修订和完善工作;修订发布了国家奖助学金、校内奖助学金评选办法、应征入伍服兵役学生国家教育资助实施办法等文件制度。

(2)开展网络思政教育。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加强网络主阵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新媒体抗“疫”矩阵,通过抗疫网文展示、最美寝室评比、宿舍消防安全知识问答、重青朗读者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筑牢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强化责任担当、积极主动作为。

(3)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法治教育。

立足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强有力的文化根基,开展“党旗领航中国梦,国旗映耀新时代”主题教育、端午节慰问活动、少数民族学生座谈会、集中观看爱国影片,中秋节游园活动等,树立大学生文化自信。组织参加第六届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获得市级奖项3项,均为三等奖,“宪法小卫士”在线学习测评参与率达87.61%。

典型案例4: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党委书记朱军同志为师生作专题宣讲

为进一步学深悟透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化党史学习教育,202112月28日下午,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党委书记,红岩干部学院院长、研究馆员朱军同志以“传承红岩精神 赓续红色血脉”为题,为北碚校区党员干部、思政队伍上了一堂别样生动的党史课堂。学院党委书记黄捷主持报告会。


descript
 


1.13红岩精神专题演讲现场

报告会上,朱军书记从红岩精神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主要培育者、丰富内涵、重要地位和重大作用五个方面,全面阐释了红岩精神。

朱军书记通过讲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英勇事迹和典型的革命烈士人物经历,生动展现了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及江竹筠、刘国鋕、王朴等无数红岩英烈的“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气”,深刻论述了红岩精神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重要地位,深刻阐明了红岩精神在新时代加强党员干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托举伟大的梦想,传承伟大建党精神,红岩精神是最好的载体。

学院党委书记黄捷在主持报告时指出,学深学透红岩精神、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是我们党员干部、广大师生锤炼政治品格,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党性修养,养浩然正气的重要途径。我们要用心学、用心看、用心悟,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同时要在学深学透红岩精神的基础上,大力传承和弘扬红岩精神,讲好红色故事,让红色基因生生不息、代代相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精神动力。

典型案例5:法治宣传|第八个宪法日!从出生到年老,我们不可分割……

学院“国家宪法日”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在北碚校区举行。本次活动旨在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增强法治观念,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传播法治文化,全面促进师生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治校贡献力量。


descript
 


1.14 学院院长郭光亮与师生合影

活动以“学、悟、讲、传”的方式,向师生宣传讲解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主要内容、重大意义、最新成果和战略定位,让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人心。师生结合工作学习生活实际,谈感受、谈收获、谈未来,促进师生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在现场志愿者的服务帮助下,师生们前往签名墙进行签名留念,让法治宣传活动深深印刻在师生们的脑海中,使法治精神活起来。活动现场,师生们驻足观看《宪法》《民法典》《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维护国家安全 共筑钢铁长城》等宣传书目与手册,认真了解我国宪法日相关知识,树立法治思维、法治意识、法治观念。


descript
 


1.15学院党委书记黄捷在签名墙进行签名留念

2.多措并举心理育人,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1)完善育人体系。

2022年,学院大力推动心理育人工作,贯彻落实“心理育人工作方案”,健全完善“校-院-班-寝”四级心理育人工作体系,加强辅导员和学生骨干队伍培训,引入大数据平台助力心理工作向制度化、流程化、规范化发展,多级联动、分工配合,育人合力逐步凸显。

(2)整合社会资源。

2022年,院进一步整合医疗资源和社会专业资源,投入到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中来。一是健全“医校联合”机制,2022年,院新增与巴南区人民医院合作,进一步畅通了学生就医绿色通道,为出现心理问题学生提供专业科学、及时有效的服务。二是召开心理工作专题研讨会,联合校内、外专家和心理测评软件方共同研究讨论学院心理健康工作,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专业、优质、便捷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与服务。

(3)强化正向引导。

组织举办本年度“5.25心理健康月活动”,重点围绕心理之家微作品、心理微课和心理服务能力三个项目开展活动,评选产生校级奖项41项,积极推荐优秀作品参与重庆市北碚合川片区成长论坛比赛,荣获片区奖项6项,包含一、二、三等奖各两项。

(4)做好危机防范。

常规开展2022级新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健康讲座、心理沙龙活动、2022级新生心理普测等,2022级新生总人数4567人,参加测评的学生总数为4504人,参评率为98.62%,严重心理危机检出率为13.2%。本年度,心理中心开展“线上+线下”个体心理咨询,服务学生达200余人次;协助二级学院开展危机处理或干预转介10人次,学院学生心理状态整体平稳有序,无极端事件发生。

疫情期间,学院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疫情期间学生心理辅导的工作方案”,对特异体质学生进行重点关注和帮扶,动员党员干部参与帮扶,做到“一生一策一团队”,切实开展15名学生的扶危助困工作,用心用情守护学生心理健康。

典型案例6:“大话青春 与你同行”主题心理沙龙

202211月26日上午,学院“大话青春”心理主题沙龙在图书馆203室举行。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郭光亮和党政办公室崔杰主任莅临现场,亲身参与,聆听同学们的心声,并做悉心指导。巴南校区各二级学院选派共19名学生代表参加,现场气氛热烈,轻松愉快。活动一开始,组织了“大风吹—趣味找零—心有千千结”等热身活动,帮助同学们快速融入和放松身心。紧接着,通过“疫情,我想对你说!”“我最难忘的事”“我的大学”等主题交流和分享,在师生之间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青春大讨论。随后,在“个人成长树”环节,同学们纷纷用便签纸写下对过去、现在和未来想说的话,亲自张贴在海报上并合影留念。最后,郭院长语重心长的与同学们分享了他的经历和感悟,教育引导同学们学会感恩、找到自己、不断进步。


IMG_1322
 


1.16 心理沙龙交流分享现场

典型案例7:心理健康科普讲座之“心境障碍的表现及识别”

202210月14日,在世界精神卫生日到来之际,院邀请重庆市巴南区精卫中心吴扬菊医生进校为学生开展“心境障碍的表现及识别”专题讲座,巴南校区各二级学院共200余名学生参与活动。讲座中,吴医生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视频讲解,帮助同学们认识心境障碍的表现、识别与干预,增进了同学们对心理问题的了解,重点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帮助大学生关注心理健康,共筑精神乐园。活动现场气氛轻松愉快,互动积极热烈,同学们深受启发,并表示愿意在今后的生活中及时关心关注身边人,共同守护身心健康。



 


1.17心理科普讲座现场

3.社会实践

为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观察实践中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开展了以“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为主题的2022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下简称“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学院一共组建7支队伍分别在酉阳车田乡和石柱冷水镇展开,其中,党史学习实践团1个,理论宣讲实践团2个,发展成就观察团2个,乡村振兴促进团1个,民族团结实践团1个。




1.18酉阳“三下乡”发展成就观察团

大学生利用暑假深入农村开展科技、文化、卫生服务,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七彩课堂”、爱心义诊、采访交流、问卷调查、新媒体宣传等形式。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帮助当地老人开展常规的健康体检。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带到农村去,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线索,同时通过这样一种社会实践,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进而增强了更多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认识。



 


1.19冷水“三下乡”民族团结实践团活动照片

(四)在校体验

1.学生管理

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针对性从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行提升和培养,不断探索和关注学生在日常教育管理过程中的成长成才规律,为学生拓宽学习渠道。

一是学生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不断优化《学生手册》相关制度,以及建立《学生工作委员会章程(试行)》、《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章程(试行)》等;

二是日常规管理不断规范加强,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坚持发挥校学生会学生干部职能,坚持查课查操,进行班级、学院评比;

三是学生管理队伍建设不断加强。通过加强业务培训,完善考评价机制,开展研讨交流等形式,不断提高管理团队水平;

四是主题教育规范有序,有计划、有执行、有检查、有总结,教育工作计划与总结齐全,利用主题班会、专题教育等形式给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导;

五是坚持全员育人的理念,通过“一对一”帮扶等政策,让校领导、中层干部、党员教师等都参与到学生的教育管理中,关心学生学习、生活以及就业等,形成了教育的全覆盖。

典型案例8:校园安全护卫队以浓厚的爱国、爱校热情贡献青春力量

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校园安全护卫队(简称“安保队”),是由学院党委领导、学生工作部指导的特设学生组织。安保队是一支由退役军人与参军积极分子组成的思想觉悟高、工作效率快、队伍建设好、服从意识强的热血男儿队伍,日常配合学院做好校园安全护卫工作,助力营造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同时也在同学们中间掀起参军热潮,培植爱国热情和集体主义精神。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完成校园志愿服务任务,每天巡逻时长达6小时,被同学们亲切称为“先锋卫士”。


8F88E9F4FDF08442ADBDE1EDDEB9A0F6
 


1.20学院安全护卫队日常训练

2.学生资助

院不断完善“奖助贷勤免补”工作机制,坚持帮困与扶智、助学与扶志相结合。全面推送各项资助政策,不断完善工作机制,着力创新方式方法,利用网络宣传、入户家访、主题班会、校园展览、传单发放等多种方式加强政策宣传。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对资助政策进行解读,规范资助工作评审流程,架构精准资助帮扶渠道,搭建学生评审信赖平台,有效提升学生资助工作实效。

院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精准资助,应助尽助,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助学困难学子,保障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并积极开展主题系列活动,做好学生感恩教育、诚信教育,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心与帮助,同时,增强学生责任意识,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提高素质,争取以优异的成绩、过硬的本领回报社会,书写出彩的青春华章。

3 22年学院各类学生资助情况统计表

                                                              (在校生按14745人计算,2022年12月9日教务系统查询)

序号

资助项目

资助人次

资助金额(元)

占在校学生比例

1

2021-2022学年学生学费减免

115

519170

0.78%

2

2021-2022学年春季学期国家助学金(家庭经济困难群体)

15703

6283860

106.50%

3

2021-2022学年春季学期国家助学金(退役士兵群体)

3178

1314390

21.55%

4

2022-2023学年秋季学期国家助学金(家庭经济困难群体)

4393

7248650

29.79%

5

2022-2023学年秋季学期国家助学金(退役士兵群体)

511

845130

3.47%

6

2021-2022学年国家奖学金

17

136000

0.12%

7

2021-2022学年国家励志奖学金

510

2550000

3.46%

8

2021-2022学年学院综合奖学金

685

502400

4.65%

9

2022年勤工助学金

1857

853501

12.59%

10

2022年特殊困难补助

10

28320

0.07%

11

2021年学生应征入伍学费补偿

61

828300

0.41%

12

2022年学生应征入伍学费补偿

72

1020050

0.49%

13

2021-2022学年退役复学学生学费减免

8

48400

0.05%

14

2022-2023学年退役复学学生学费减免

10

59500

0.07%

15

2019-2020学年退役士兵学费资助

6

39900

0.04%

16

2020-2021学年退役士兵学费资助

728

4671000

4.94%

17

2021-2022学年退役士兵学费资助

732

4699000

4.96%

18

2022-2023学年退役士兵学费资助

459

2939200

3.11%

19

2022-2023学年原重庆籍建卡学生学费资助

304

1971600

2.06%

20

2022年寒假家访资助

54

32063.9

0.37%

21

2022年端午节资助育人主题系列活动

150

36979.08

1.02%

合计


29413

36590634.9


典型案例9:端午粽飘香,温暖重青院

悠悠粽叶香,浓浓关爱情,又是一年端午至。为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扎实办好学生资助实事,讲好学生资助故事,展示学生资助成效,展望学生资助未来,推动学生资助工作再上新台阶,在端午节来临之际,于2022年5月—6月面向全体同学开展端午节资助育人主题系列活动。活动形式包括各二级学院面向困难学生举办端午节特色活动、面向困难学生发放端午慰问金3万元、面向全体在校学生发放端午粽子7500个。

万水千山“粽”是情,活动在积极温馨的氛围中圆满落幕。此次系列活动不仅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进一步完善了资助育人体系,也增强了同学们对端午节历史文化的了解,生动的了解资助政策,感受来自党和国家,来自学院的关心与爱护,借此熏陶同学们的爱国情怀。



 


1.21学院举办端午节特色活动

3.社团活动

学生社团以“凝聚社团力量,繁荣校园文化”为宗旨,“服务,监督,扶持,创新”为口号,院团委和社团工作部共同对全院所有学生社团及其活动实施管理与协调,实现社团成为院团委的帮助下的学生自治组织。院目前共有51个社团,思政类社团:风研习社1个,球类社团:排球社、羽毛球社、追羽羽毛球社、狂飙乒乓社、乒乓球社、足球社、网球社7个;文艺类社团:博雅学社、声乐社、登山与环保社、福尔摩斯桌游社、花艺社、七弦吉他社、静心瑜伽社、逸轩书画社、语言艺术社、汉歌行汉文化社、田径社、青锋电竞社、演讲与口才社、美食制作与品鉴社、营养加油站社、和风社、梦想英语ing共进社推理社、逸轩书法社、播音与主持社、抖音社、离安汉服社、国学文化社、茶道社、明日之师教育技术研习社、戏曲文创社26个;体艺类社团:礼仪社、趣味手工社、创艺DIY社、雅音阁戏曲社、知韵民舞社5个,科技类社团:有友爱社工社、职业竞赛社、舞蹈社、电商双创工作室、创青物流协会、供应链协会、视觉设计社、RPA财务机器人开发与应用社、智能财税工作社9个;创新创业类社团有青创空间1个;志愿公益类社团青年志愿者协会1个;自律互助类社团:阳光小筑心理工作社1个。

院不断加强社团规范性管理,制定了《中共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学生社团管理办法》(重青院委发〔2021〕94号)、《中共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管理办法〔2021〕93号》等相关文件,团委和社团工作部对社团进行日常管理,按规定社团每周开展1次例会(本周工作汇报,下周工作安排),每次社团活动都有相应的人员来考察相应情况,每周提交开展相关活动信息表,每月汇报社团培训指导详细计划。

典型案例10:第八届社团嘉年华活动

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情操修养,展现出当代青年学生的青春活力,发展学生的兴趣与特长,届社团嘉年华活动在操场正式举行。社团嘉年华的举办是为了用青春活力谱出最美丽乐章,进一步繁荣校园文化,展现社团风采,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对各个社团的认知度,塑造院社团形象。同时,促进社团间的交流合作,营造和谐的社团氛围。也让社团工作部各个部门明确了自己的工作职责,培养了部门之间的默契与团结合作,使社团工作部发展得更好、更强大。


1
 


1.22社团嘉年华活动现场

4.特色项目

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面向全校学生遴选艺术表演队伍,准确把握新时代青年身心成长规律,聚焦中华传统文化,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和艺术素养,着力打造一个以文化艺术为特色、以综合素质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以社会服务为导向的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文化艺术培养平台,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院成功申报艺术类科研教改项目2项,成功立项市级、厅局级横向科研项目4项,结题完成厅局级横向科研项目2项,发表艺术表演相关教改科研论文9篇。此外,还成功申报1项院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岳阳娟非遗文化传承工作室)。期间学院文化科技服务团成果丰硕。团队成员相继荣获第五、六届的重庆市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表演舞蹈、声乐和朗诵项目高职高专甲组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

团队成员荣获“巴渝工匠”杯重庆市第十二届、第十三届高等职业院校声乐技能竞赛荣获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全队上下以“展示真我、放飞青春、追求卓越、心艺合一”的精神去完成了一项又一项的挑战与攀登。

为深入贯彻“全团抓思想政治引领”“全团大抓基层”“全团抓学院”工作部署,落实《关于改革创新高校共青团工作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引领实效的若干措施》,促进学生社团建设管理,围绕学院人才培养目标,重视培养综合素质教育,积极引导社团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2022年度“活力社团”风采展示活动。

典型案例11:天籁之声声乐社团

天籁之声声乐社团成立于2020年,是专注于声乐训练与交流的文体类社团,以“促进声乐爱好者交流,营造氛围艺术,普及声乐知识”为宗旨,聚焦国家精神文明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围绕“活力、青春、快乐、阳光”的核心理念,开展音乐交流会、校园音乐晚会和社团联谊晚会等活动,带动学院快乐轻松的娱乐氛围,丰富学生们的课余生活,为大学生活带来活力。为社员提供一个锻炼自己、展现自己的舞台,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向外也展示出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天籁之声声乐社团的风采,在重庆市第41届“校园之春”合唱大赛决赛中获得优秀奖,是我院典型的“活力社团”代表。


Cache_4363bc4236afb20e.
 


1.23天籁之声声乐社团活动照片

)技能大赛

院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代训,高度重视学生技能和创新创业竞赛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动手能力、协作精神。以技能竞赛为载体实现创新人才培养,以技能竞赛营造校园育人文化,以技能竞赛推动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教学环节,为学生搭建更多更广泛的实践锻炼平台,全面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水平。

2021-2022学年,院组织开展第十三届综合职业技能竞赛,举行赛事32场,参赛学生8000余人次,实现校内学生技能比赛全覆盖,所有比赛项目均与市级及以上竞赛项目对接,范围覆盖所有专业,实现学生全员参与;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影响的情况下,学院采取多种措施,分散分批组织学生参加技能比赛,本学年共组织学生参加了20余项市级以上各级各类技能竞赛,生获得奖项21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26项。

2021-2022学年,根据《教育部关于举办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和《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举办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重庆赛区选拔赛的通知》等系列文件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学院将“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作为重要业务板块,强化顶层设计,夯实平台基础,营造良好气氛,多领域、多层次,齐头并进推动创新创业工作,形成了“有站位、有举措、有氛围、有效果”的工作新格局。比赛期间,院共组织了6次集中培训、5次重点项目精准指导,同时分类举办了二级学院选拔赛、校级初赛、校级决赛、校级重点项目选拔赛等多轮次的比赛,参赛项目超过2200个、共9346名学生报名参赛,在校学生参赛覆盖率达91.53%。经过层层选拔,院共8个项目在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重庆赛区选拔赛中获奖,获奖质量和获奖数量双突破,其中银奖2个,铜奖6个。

二、           教育教学质量

一)专业建设质量

院从专业结构顶层设计的角度,注重基于大数据的专业动态调整与升级。

1.专业新布局:动态调整、融合发展

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的重要指示精神为引领,坚持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为主线,抓住重庆市“双高计划”专业群建设契机,主动对接成渝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院立足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新职业,以产教融合为主线,以专业群建设作为学院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发力点,以专业建设为基础,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师资队伍为保障,以促进学院内涵式发展为导向,突出专业特色,持续优化专业结构,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显著改善办学条件,实施了市级跨境电子商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全面优化学院办学基本面,提升办学质量,取得了实质性的成绩与收获,形成“动态调整、融合发展”的专业集群建设发展新格局。

4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招生专业一览表

序号

开设专业名称

对接产业类型

对接产业

1

物联网应用技术

重庆市战略性新兴产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物联网、大数据智能产业

2

动漫制作技术

重庆市战略性新兴产业

数字内容、数字文化、动漫设计、文化创意等

3

数字媒体技术

重庆市战略性新兴产业

软件服务、数字内容、数字传媒

4

信息安全技术应用

重庆市战略性新兴产业

网络安全、新一代信息技术、云计算

5

大数据技术

重庆市战略性新兴产业

数据处理、人工智能、数字内容、智能超算等

6

现代移动通信技术

重庆市战略性新兴产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通信业、移动互联网

7

网络新闻与传播

重庆市战略性新兴产业

数据处理、数字内容、新媒体、数字传媒等

 

续上表

8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重庆市战略性新兴产业

智能硬件制造、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和服务、其他智能控制应用

9

金融服务与管理

重庆市现代服务业

数字金融、结算、金融服务外包

10

大数据与会计

重庆市现代服务业

工商管理、财政金融

11

跨境电子商务

重庆市现代服务业

国际物流、国际贸易、贸易结算等

12

现代物流管理

重庆市现代服务业

国际物流、电商物流、城乡配送

13

导游

重庆市现代服务业

解说、导游、销售、会展等

14

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

重庆市现代服务业

酒店运营、旅游服务、餐饮

15

人力资源管理

重庆市现代服务业

人力资源服务、培训咨询

16

电子商务

重庆市现代服务业

批发零售、电商业、跨境电商

17

康复治疗技术

重庆市大健康服务业

养老保健、康复治疗、护理

18

社会工作

重庆市现代服务业

劳动关系、民政、养老等

19

健康管理

重庆市大健康服务业

养老保健、康复治疗、护理、家政服务

20

护理

重庆市大健康服务业

康复治疗、护理

21

机电一体化技术

重庆市战略性新兴制造产业

智能制造、智能装备、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

22

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

重庆市战略性新兴制造产业

汽车电子、汽车零部件、汽车维修、检验检测等

23

空中乘务

民航业

航空旅游、航空运输服务、航空物流等

24

智能机器人技术

重庆市战略性新兴制造产业

通用设备制造、专业设备制造、机械设备、工业机器人

25

新能源汽车技术

重庆市战略性新兴制造产业

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新能源整车等

26

飞机机电设备维修

民航业

航空运输、航空航天器修理等

27

民航空中安全保卫

民航业

航空运输飞行服务、其他治安保卫

28

学前教育

重庆市现代服务业

幼儿教育、人文艺术、运动服务等

29

早期教育

重庆市现代服务业

幼儿教育、人文艺术、运动服务等

2.专业大结构:质量理念、示范发育

院现有专业29个,覆盖8个专业大类,并立足先进技术前沿,已初步建成跨境电子商务、学前教育等七大专业群,统筹推进“五大行动”,成功申请建设理念先进、特色鲜明、内涵突出、成果丰硕、独具亮点的市级C类专业群——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群,为学院所有专业内涵建设发挥了明显的示范带动作用,一流专业群实现新跨越,专业建设与内涵发展深度融合。

学院以“双高”建设为引领,紧扣提质培优、聚焦核心竞争,立足专业群核心专业、覆盖相关专业、谋划新设专业、探索本科专业,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师资队伍为保障,持续推进特色成果和标志性成果培育的“双培”计划。以市级高水平专业建设为牵引,依托产业链布局教育链,调整专业结构,共同推动专业群建设,重点建成跨境电子商务市级高水平专业群,持续建设以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专业群,做大做强智能制造、物联网应用技术、数字媒体应用等新兴专业群,专业发展空间大幅拓宽,社会服务能力稳步提升。

共促专业集聚发展。全面打通校企合作梗阻,依托华龙网、博淮公司、上朗教育集团、本酷电商等一批合作企业,以核心专业为纽带,以专业内涵建设为支撑,全面整合各类有利办学资源,鼓励支持企业全程参与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计、教学教法改革以及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等专业核心环节,共同论证、申报、建设了早期教育、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智能机器人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等一批紧缺新专业,实现专业建设与行业标准、市场标准无缝衔接,成功培育了物联网、健康服务、学前教育等专业群,专业发展空间大幅拓宽,专业内涵不断充实,与岗位技能进一步融合,专业特色加速形成。

二)课程建设质量

课程作为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其建设质量是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标尺。院主要从课程思政建设、一流课程建设等方面提升课程建设质量。

1.课程思政全覆盖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文件要求,学院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紧紧抓住课程思政建设“主战场”、教师队伍“主力军”、课堂教学“主渠道”,紧紧围绕内容体系、教学体系、工作体系实施课程思政建设“五大行动”,切实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完善课程思政建设机制,构建覆盖全面、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让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质量评价、组织领导、支持保障,示范引领更加到位,工作机制更加健全,工作成效更加凸显,主要做法有: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构建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建立了“课程思政”工作机制,制定并出台《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推动课程思政建设提质增效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将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融入学院“双高”建设任务中,主动适应课堂教学新趋势新要求,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强化科技支撑和示范引领,加强教学过程督导,全面深入推进基于“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的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改革,构筑起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校园文化的大思政工作格局。

二是加大教师培养,提升教师思政育人能力。为推深入推进提质培优新形势下教学改革,聚焦和研讨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彰显立德树人的根本价值理念,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确保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落实、见功见效,学院组织开展了课程思政系列交流培训活动。学院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相结合,加强课程思政交流培训,充分通过专题培训、专业研讨、集体备课、教学现场展示等活动,积极调动专业课教师实施课程思政教学,培养和提升教师的思政育人能力,养成在课程教学中主动研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意识,不断提升我校教师课程思政建设意识和能力。



 


图 2.1 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思政专题培训

三是着力课程改革,分层分类推进阵地建设。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在课程,在实现课程思政覆盖所有课程的基础上,学院立项建设两批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共25门,评选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9个,整体规划“课程思政”教学要求,并结合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的不同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堂教学过程,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图 2.2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第二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验收结果

 

 

 

 

 

 

 




图 2.3 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评选结果

 

 

 

 

 

 


说明: mmexport1671073220815
 


图 2.4 重庆市德育精品课程特等奖——《幼儿园国学教育活动设计》

典型案例12: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虚拟仿真体验教学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阵地。随着虚拟仿真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普及,给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教学模式和途径。近期,为巩固疫情防控成果,慎终如始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马克思主义学院精心筹划开展“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主题云端思政课实践教学,把“思政教学”融入“全过程”。

活动现场,通过由西南财经大学、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与成都智云鸿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教学实践活动课程,学生仿佛跨越百年时空与历史进行对话。在“5G+VR”等数字化技术还原下,同学们如同走进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感受这一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化身“红色掌柜”肖林在形势严峻的白区迂回躲避检查、发现商机、壮大自身、为党筹措经费,了解隐蔽战线这一没有硝烟的战场;这堂“行走”的思政课堂,激发了师生们的情感共鸣,师生们触摸历史,从中吸取力量。在这些虚拟的历史场景中,每一位学生深切感受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如何带领中国人民开拓奋进、攻坚克难,最终取得伟大胜利。

学生们纷纷表示:“思政课不再是冷冰冰的图片、枯燥的文字,而是生动鲜活地矗立在我眼前,感觉很真实,就像通过时光隧道穿越到了那个艰辛而伟大的年代,亲眼见证了肖林商学救国、克己奉公的革命事迹。”经济管理学院张睿琦在报告中写道,“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自己能够切身体会党创立过程的艰辛,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辈的奉献精神,更好地理解了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2.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平台

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平台建成并上线使用。该平台系学院和新华网联合建设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之后的又一大重要合作成果,旨在推广课程思政建设先进经验和做法,满足学院课程思政教学资源需求,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营造广泛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良好氛围,提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构建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图 2.5 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平台

平台依托学院课程思政建设成果,结合新华网丰富的思政融媒资源和平台辐射力,为学院教师提供针对课程思政建设、交流、学习和共享于一体的教学资源服务平台。平台栏目主要包括新闻动态、政策文件、示范课程、热点专题、研究成果、名师团队、研究中心等多个模块。通过平台栏目设置全面满足课程思政建设需求,全面总结学院近年来课程思政教学的丰富理论成果和实践探索,凝练学院在课程思政领域的特色创新,完善学院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建设体系,成为学院思政体系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重要窗口。未来,学院将在专业思政框架下不断深化课程思政建设,继续坚持让专业课讲出思政味,思政课讲出专业情,思政课与专业课同向同行,提高专业课教师理论修养及课程思政的能力,为课程门门有思政奠定坚实基础,最终达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形成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课程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课程育人格局。

3.一流课程建设

学院自 2016 年起启动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从“零”开始,推进学院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工作。学院以建设一流课程为目标,紧扣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才培养,突出现代职业教育特色,按照“先校内培育,后上级申报”原则,围绕线上一流课程、线下一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社会实践一流课程等五类课程,加强统筹管理力度,进一步规范课程建设和认定的相关流程,加快推动学院一流课程多元化、专业化、规范化建设。

通过加大对一流课程建设的技术支持和资金保障,与北京超星尔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重庆昭信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展开深度合作,在“重庆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学院本地“慕课云学堂”、“长江雨课堂”等平台上大力建设、深度应用,以“学习革命”推动“质量革命”,目前在开发课程数量、用户数量、使用情况上已经初具规模。

截至目前,学院成功认定重庆市精品在线开放课程6门、市级线上一流课程1门、市级线下一流课程1门、市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4门,验收院级在线开放课程27门,在建课程 10 门,在扩大教学资源、提升学院影响力上已取得一定成效。

典型案例13:健康医学院教学团队作品《院前救护》获市级专业技能课程二组二等奖


说明: mmexport1666857141428
 


图 2.6 《院前救护》教学团队参加市级决赛



 


图 2.7 急危重症护理课程重构设计

为提升课程建设质量,二级学院健康医学院宏观布局、统筹规划,通过组织校内青年教师教学劳动和技能竞赛、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为教师教学能力比赛选拔合适的人才,积极组织教师队伍参加 2022年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其中,健康医学院钱宇、杜凤、王淼三位老师的作品《院前救护》入围省赛现场决赛,获专业技能课程二组二等奖。

急危重症护理是高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必修课程,是依据2019年教育部颁布的《高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教学标准》,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析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和健康保健岗位工作任务、职业要求,并以现代护理教育学理论为根本依据而设置的课程。该课程项目序化为院前救护和院内救护两个模块组织学习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现场救护知识和技能、院内救护知识和综合技能,通过BOPPPS、PBL等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迅速反应,灵活应变,爱护伤员的急救素养。

急危重症护理”课程以院前救护、院内救护为项目序化,以典型急救情景任务为载体,融通 “岗课赛证”新要求,构建“ 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导向、持续质量改进”的教学理念贯穿课程始终,创新符合高等职业教育育人目标的 “ 3P ” 递进教学模式和“四有课堂 ”育人路径,实施“基础操作—个案处理—综合运用—能力提升”四阶急救能力培养。实现“中国精神”的价值塑造、“授人以渔”的知识传授和“救在身边”的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助力“高 临床思辨能力、高分析决策能力、高创新创造能力”的高技能型人才。

(三)教育教学改革

基于教育教学的改革动向与要求,学院积极谋划思考,通过多元途径,优化课堂教学实践效果。

1.混合式教学

依托在线课程,推动 MOOCSPOC 和混合式课程建设,推动新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成为学院近年来课程建设的着力方向。学院依托课程建设成果,将以线下课堂为基础的教学与个性化、灵活的、即时的虚拟在线教学社区相结合,探索虚实结合的课程组织方式,将智慧化、共享化教学资源引入课堂。同时,探索运用 5G3DVR 技术模拟情景、呈现流程,以沉浸式体验教学的方式进一步发挥学生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调动学生的参与学习、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基于以上理念,学院做出如下探索:一是深化学分制改革,在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

的设计中,对线上课程的学分给予相应的认定,尤其是对全日制社会生源,尊重其学习特点与学习时间要求的特殊性,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留足空间;二是完善在线教学平台,根据教师与学生需求,基于已采购的雨课堂、超星等课程资源集成平台,结合教学管理系统的功能优化,为师生开展混合式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与媒介;三是加强网络等硬件设施建设,实现有线和无线网络全覆盖,部署安全设备、认证设备、审计设备,为公共区域提供免费、安全、高速的网络接入,进一步加强智慧教室、云桌面机房、多媒体教室建设,丰富师生教和学的方式手段,有效推进混式教学改革。

5 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度市级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名单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级别

项目类型



1

基于大数据分析平台的继续教育教学评价研究与实现——以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市级重大

继续教育专项


2

高职院校1+2+N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市级一般

教学改革


3

“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模式与评价改革研究

市级一般

课程思政专项


4

高职空乘专业实施“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市级一般

课程思政专项


5

基于全景3D平台下的幼儿园环创课程教学改革

市级一般

教学改革


6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民航英语课程教学实践研究

市级一般

教学改革


7

基于“靶向效应”的高职公共数学前置课程的建设研究

市级一般

教学改革


8

OBE 视角下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思政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基于新职教法

市级一般

课程思政专项


9

“1+X”证书背景下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书证融通”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以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市级一般

教学改革


2.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为深入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发挥教学改革研究在教学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作用,我院以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为依托,深入推进“三教”改革落地生根。2022年,院立项《基于大数据分析平台的继续教育教学评价研究与实现》等市级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9项,其中市级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8项,立项《“三创”教育视域下高职护理专业教学模式整体解决方案研究》等院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6项。通过严格过程管理,以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为抓手切实推进教学改革与教学建设。

6.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度院级教改项目拟立项名单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级别

项目类型



1

基于“四链”紧密衔接的高职院校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群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优化研究

院级一般

教学改革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探究——以《毛中特概论》为例

院级一般

教学改革


3

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智能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系建设—以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院级一般

教学改革


4

“三创”教育视域下高职护理专业教学模式整体解决方案研究

院级一般

教学改革


5

精准思政视角下教学方案设计与实践以《急危重症护理学》为例

院级一般

课程思政专项


6

融入思政元素的PBL-CBL-TBL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在《常见疾病康复》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院级一般

教学改革


7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乡村治理复合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院级一般

教学改革


8

“三教”改革背景下基于XR技术的高职电子商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院级一般

教学改革


9

基于功能性动作筛查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院级一般

教学改革


10

新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护理“专创融合”课程改革与实践——以人体机能学为例

院级一般

教学改革


11

元宇宙视域下红色音乐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研究

院级一般

教学改革


12

PDCA循环理论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监控中的应用研究

院级一般

教学改革


13

基于5E教学模式下同伴互助式微格教学法在《基础护理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院级一般

教学改革


14

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动漫专业双主体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院级一般

教学改革


15

基于OBE理念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技能训练模式优化研究

院级一般

教学改革


16

国家“双高计划”大背景下基于沉浸理论的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实践——以《与婴幼儿家长沟通之道》为例

院级一般

教学改革


(四)教材建设质量

1.完善教材管理制度

对教材的选用原则、编写要求、审核程序、发放过程、效果反馈进行了明确规定,修订完善《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教材建设与管理办法》《中共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关于成立教材工作委员会的通知》等制度,确保教材管理工作各项环节规范有序。

2.明确教材选用要求

一是所选教材应适用于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教材内容要符合教学规律和认知规律。二是优先选用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校企合作开发的工学结合教材、省部级以上获奖的高职高专教材。三是所选教材的教学内容要能反映本学科新知识和新技术。

3.严把教材审核程序

教材选用须经过任课老师推荐、教研室主任初审、二级学院教材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校级教材工作委员会审议、学党委会审定、教务处统购与发放等流程,并对每学期使用的教材进行备案与复查,杜绝选用质量低劣、内容过时的教材。

4.常态化监控教材质量

一是把好教材选用和编写的入口关,从源头上把握好意识形态关,把握好教材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二是建立教材评价机制,注重吸收教材使用过程中师生的意见和建议,增强教材管理的精准性、有力性。三是结合教育部、市教委的相关新文件、新要求,吸纳时代新特点,持续提高教材质量。

典型案例14:严格把关学生教材,保证学生教材质量

层面成立了教材工作委员会,由学校党委书记黄捷担任主任,院长郭光亮担任副主任,成员包含一线资深教师、科研部门人员、宣传部门人员、教学管理人员、学生管理人员等,指导学校的教材使用、编写、评审等各项环节。

 


图片1
 

 

 

 

 

 

 


图 2.8 学院教材工作委员会审议把关学生教材

(五)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

院按照《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重庆市智慧教育五年工作方案(2018-2022年)》《重庆市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等文件要求,以双高校建设为契机,落实信息化“123”重点建设任务,即“一中心、两平台、三服务”,扎实稳步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1)建成一个数据中心。制定统一数据标准和代码标准,全面采集治理系统各类数据,构建长期服务于院的高质量、多维度数据中心,为各级管理者提供可靠的决策支撑。通过建设,目前主数据管理平台已经集成系统34个、系统接口222个、主数据表606张、主数据1600余万条、备份记录数1.2亿条。(2)部署一个认证平台。通过部署身份认证管理平台,实现用户身份的鉴权与授权,用户登录统一身份认证服务后,可使用所有支持统一身份认证服务的管理应用系统。实现一次认证,多系统免认证访问,免除校内应用系统二次登录麻烦,目前共有80个应用实现统一身份认证,年度完成认证69542次。(3)上线一个办事平台。一站式网上办事大厅作为业务枢纽,集成了各应用系统入口和常用微服务,可根据需求一键跳转至对应业务板块,可在站内完成课表查询、请销假等微服务办理,可一站式完成教务、学工、人事、OA、资产、采购、报销等100余个事务办理,大大提高办事效率。通过不断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这只“硬拳头”,不断提升数据应用能力这手“软实力”,院教育信息化事业发展软硬兼顾,满足了师生员工教学、办公、生活的“三服务”需求。



 


图 2.9 数据中心主数据管理平台



 


图 2.10网上办事大厅服务内容

(六)师资队伍建设

2021-2022学年,学按照《“十四五”师资队伍建设子规划》以及20216月成功申报重庆市教育评价改革师德师风建设试点校项目的要求,通过推动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素质能力提升工程、高层次人才引培工程、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双师型”教师培养工程、人事制度改革工程“六个工程”建设,充实师资队伍数量、提升教师能力素养、优化队伍建设环境,为学院教育教学提供坚强保障。学院现有全国模范教师1人,重庆市教学名师4人,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3人,重庆市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重庆市最美教师1人,重庆市优秀辅导员1人,重庆市会计领军人才1人。

1.师德师风建设形成新局面

 2021-2022学年学深刻把握良好师德师风的形成和坚守,优化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工作方法。学加强了党委对师德师风工作的全面领导,建立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四级组织领导体制。梳理了师德师风文件清单,明确废、改、立具体的文件,进一步形成学人事制度材料汇编。加强了师德师风教育引领,围绕教师“入职—成熟—荣退”个人成长发展三阶段,着手“学—二级学院—教研室—教师个人”四层级建设。做好了监督管理,通过建立线上线下监督管理平台,完善师德师风日常监督管理机制。改进了考评方式,完善考评体系,优化考评结果运用。打造了师德师风文化建设及师德师风平台建设,以先进典型人物事迹选编、师德失范案例选编为抓手,以线上线下多种方式有机结合为手段开展师德文化建设。


8D783DA01D30AA796971C71519F124ED
 


图 2.11 新进教师师德师风教育座谈会

2.师资数量与结构取得新发展

2021-2022学年,学通过招聘、引进、调入、返聘等多种方式增加专任教师163人,达到486人,外聘教师、行业导师600余人。现有博士 (在读博士)27人,有硕士以上学位274人,有高级职称教师140人,“双师型”教师290人。学院专任教师数量比上一学年增长了50.4% ,博士 (在读博士)比上一学年增长了28.5%,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比上一学年增长了34.3%,高级职称教师比上一学年增长了45.8% ,“双师型”教师比上一学年增长了121.3%

 


图片3
 


图 2.12 学院专任教师数量及结构对比图

 


图片2
 


图 2.13  高层次人才引进面试

3.教师素质能力得到新提升

“新冠肺炎疫情”大背景下,学创新教师培训培养的方式,坚持以线上培训、市内培训、请进来培训为主的原则,推动学教师培训分类别、分层次、按需培养。一是教师国内培训培养工作持续推进。2021-2022学年开展了以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与岗位能力、教师暑期研修等主题的网上培训9场次、院内人才交流会2次、校本专题培训班13场次、市内组班专题培训2场次,参培教师达700余人次。积极支持教师参加国家级培训、新进教职工岗前培训、“双千双师”交流计划、顶岗锻炼、援藏等,送培教师36人次,提升了教师岗位认识、教育教学及业务能力。二是教师海外培训创新开展。学与韩国五所高校开展线上交流会、参与第二期中英职业教育教师国际化专业发展培训、中非职业教育联盟第二期中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国际化能力提升培训、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法和职业院校管理“国际职业培训师”师资培训等项目,通过与国际、国内相关机构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以提升教师教学管理水平,培养国际化师资队伍为目的,通过创新方式,送培教师9人次。


4X9A9207
 


图 2.14  新进教师培训

4.“双师型”教师建设取得新成绩

高度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是通过修订完善学“双师型”教师相关制度文件,出台新的认定文件。为促进教师队伍培养更加科学,将学“双师”培育分为初、中、高三个等级,二是搭建平台、集中培训等方式,积极鼓励教师根据自身专业学科需要,培养自身“双师”素质2021-2022学年,学与重庆市导游协会进行合作,助推学教师“双师型”素质培养,共建导游大师工作室,共建“双师型”教师队伍。三是采取“双师型”教师培育奖励机制,调动教师成长为“双师型”人才的积极性。四是进一步完善“双师型”教师纳入入选校内人才队伍、职称评审等基本条件的相关制度,促进教师提升“双师素质”的自觉性。2021-2022学年,新增“双师型”教师159人,经学认定的“双师型”教师累计达到290人,占专业课教师的85.2%


C43304A4C6C0DD54C316801EC035F009
 


图 2.15  中韩交流线上会议

典型案例15.“3 11”人才接触工作新模式

院始终坚持“党管人才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人才强校战略,实现学院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的人才工作理念,在实践工作中逐渐形成了“3 11”人才接触工作模式,推动学院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3”即人才举荐、考察、服务三个阶段,“11”即十一个环节的人才接触。

第一阶段:人才举荐接触

 (1)广泛举荐人才:出台《高层次人才引育资金管理实施办法》,举贤不避亲,将高层次人才举荐工作、本校人才培育工作纳入校领导班子重要工作事项。

第二阶段:人才考察接触

 (2)初步考察人才:针对各类举荐人才,由人事分管领导带领人事部门进行基本资格条件的考察。

 (3)二级单位考察:由分管联系领导与岗位匹配二级单位、人事部门对举荐人才进行政治素质、业务能力考察。

 (4)学院考核评议:由全体在校领导与高层次人才集中面谈,考核评议。

 (5)主要领导面谈:在学院考核评议形成初步意见后,主要领导与人才面对面的深入面谈。

 (6)政审考察:由人事分管领导带领组织人事部门进行政审考察,同时其他校领导通过个人资源了解人才政治素质与能力水平。

 (7)会议研究决定:根据前期接触及考察情况,学院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是否纳入人才引进。


66a7efe755140cc43af97474d780c0f
 


图 2.16  校内人才交流会

第三阶段:人才服务接触

(8)入职面谈:主要领导和分管联系领导分别与引进人才进行面谈,增强学院认同感,明确目标任务,成长发展路径。

(9)定期联系:学院领导班子成员根据联系人才分工,每学期与引进人才、本校培育人才定期交流,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做好服务。  

(10)考核联系:学院领导班子成员根据事业单位年度考核、高层次人才引进协议、岗位职责考核等与引进人才、培育人才交流,总结情况,指引发展。

(11)专项联系:学院领导班子成员根据学院专题研究人才工作会议精神、高层人才座谈会和日常了解到的有关情况进行专项联系,面对面交流。

学院近年来通过“3 11”人才接触工作模式,着力于领导班子直接引育人才,从“引、育、用、服、留”五个方面抓好人才工作,人才工作成效初步显现。

(七)校企双元育人

1.校企合作,共创产业学院

2022 年,学院精准对接重庆8类支柱产业,围绕国家数字经济、新一代人工智能人才需求,与龙头企业、领军企业共办产业学院,以“双高专业群”建设为引擎,健全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探索多元办学体制,建立5个特色产业学院,校企共建专业标准,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共享师资团队,共建双师团队,共享科研成果五方优势,始终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推动办学质量和办学能力提升的关键点和突破口,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适应产业高端化发展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典型案例16.产教融合,打造“154” 协同育人模式

自2018年9月以来,院与重庆华龙网文化实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组建华龙网学院,开启双方“二元一体”产教融合合作新模式,全面推行协同育人,共同设置专业、研发专业标准、开发课程体系、开展专业建设,推动专业群转型与发展。实现学院大门与企业大门对接;职业教室与企业办公室互通;职业教材与企业项目设备共用;高校教师与企业技术骨干同教;高校发展与企业发展同频;职业人才培养质量与行业的国家贡献同步,开启校企的五个“共享”新型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新专业和专业群建设、实施教学改革、实训培养桥梁四个协同。开展混合制企业学院试点,在两江新区互联网产业园和重庆互联网学院共建“生产性实训中心”。探索构建“互联网+教育+产业联盟+产业(实训)基地+产业人才基地”相结合的模式碳素。形成办学要素多元一体、办学空间多维一体、信息共享多类一体、目标行动多样一体的“一体多元”合作发展新机制,推进具有特色的混合制产业学院。



 


图 2.17  华龙网学院揭牌仪式

2.优化专业布局,探索建立混合制二级学院

院与重庆博淮实业有限公司双方围绕大健康产业发展,围绕“校企联动、产教融合、共同培养”专业共建模式,共建了二级学院——健康医学院,在护理、康复治疗技术、健康管理专业逐步达成深度合作。双方共享教学资源,共同制订课程标准,编写教材,建立互补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共同实施具有混合制特征的职业教育改革试点,极大促进了企业的向外发展和学院的专业改革,显著提高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目前,开设了护理、康复治疗技术、健康管理3个专业,形成了以护理专业为龙头,内涵相通、协同发展的健康服务专业集群,顺应了重庆市大健康产业加快发展、创新发展、融合发展、集聚发展的趋势,跑出了大健康产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加速度。学院密切贴近行业、企业岗位实际,不断加强实践基地的建设,学院和企业共同投入建设临床护理、康复治疗技术、医学基础等3个校内实训中心,共有实验实训室45间,面积约4000平方米。校外实训基地的临床教学能力共享师资,先后与41家重庆、四川综合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其中8家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签署合作协议,建立起满足临床实践教学的校外实训体系。以护理专业为龙头,内涵相通、协同发展的健康服务专业集群,建成重庆市一流专业群,建成重庆市公共卫生科普基地,重庆市老年糖尿病康养服务体验基地,合作单位遍布主城区、都市圈、渝东南、渝东北及渝西片区,基本实现重庆市区域全覆盖。


6T3A9423
 


图 2.18 混合制二级学院揭牌仪式

3.平台引领“政行企校研”五方联动,提升行业影响力

学院学前教育学院专业委员会以专委会为平台,以行业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加快人才培养,服务重庆学前产业经济发展,在优化教育培训资源配置,在共育产业人才、共享多方资源、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就业能力等方面,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学院坚持推动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深化产学研融合,积极大点中高本贯通人才培养立交桥。成员单位包括中职、高职和应用职业本科院校23所,优质幼教集团50多家,组建专委会专家库,首批专家库成员30名,其中院校专家成员20名,行业专家成员10名。同时,专委会与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共建教学资源建设首批专家成员15名。设立了五个工作中心,分别是中高本贯通培养工作中心、教师发展工作中心、技能认证工作中心、产教协同工作中心、社会服务工作中心。“相关工作中心的建立,更加有利于学前教育工作的实际落地,实现成员间的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与共同发展。

4.深度合作,共建产业学院

学院紧密对接重庆区域优势产业和高端制造产业,按照“产教融合,共建共管,责任共担,共享共赢”的办学理念,建设一批混合所有制的二级学院。院与华夏教育集团召开签订校企合作产业学院,围绕校企合作模式、经费使用、人员聘用、协同育人、师资培训、技能比赛和学生就业等方面展开了深度合作。在三年时间内,把产业学院建成具有鲜明混合所有制特征和示范性的二级学院,年招生达到1000人以上,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学生就业率达100%、对口就业率90%以上,空乘、空保专业上机率达10%,平均就业工资水平高出行业平均水平。产业学院的建成不仅是解决专业人才缺口问题,也是落实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对接,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校企双方服务中国航空事业发展,共同承担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开启了校企双元育人的新征程。

三、           国际合作质量

(一)中外合作,助力“一带一路”建设质量

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主动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大局和重庆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扩大开放与合作交流。学已先后成为重庆高职教育国际合作联盟理事单位、中泰职业教育联盟理事单位、“一带一路”东盟学院成员单位、“一带一路”国家院校和企业交流协会中方理事会常务理事单位、“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发展人文交流研究院理事会单位、“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国际联盟成员单位、中德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联盟常务理事单位、中非(南)职业教育合作联盟成员单位、陆海新通道职业教育国际合作联盟成员单位、澜湄区域职业教育合作联盟成员单位。

2022年,学受邀参与成渝双城(西部(重庆)科学城-昆士兰州)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研讨会,与其他中外优秀院校和企事业单位共同探索培育国际化人才的新道路、新方法,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助推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和西部(重庆)科学城高技能人才国际合作先导区建设。依托中非职业教育联盟的平台,学院派出教师代表参加第一批坦桑尼亚国家岗位职业标准开发项目启动大会,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分享中国优秀的职业技术,积极参与、投身于相关岗位职业标准的开发与建设。在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的牵头下,学领导出席参加中韩大学校长交流会,在增进双边高校了解的机会中,交流双方合作意向、谋求建立合作机制。

邀请新加坡工艺教育局来校开展国际合作洽谈会,双方就开发课程标准、推进师生交流开展友好洽谈。同年,学校与泰国格乐大学、韦伯斯特大学(泰国),及新加坡南洋管理学院开展国际合作交流研讨会,学院与三所学校就推动双边师生交流、携手培养国际化人才等方面达成共识并签订友好交流备忘录。学校派出代表赴菲律宾克里斯汀大学中国办事处参加两校国际合作交流会,双方就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共建海外实训中心、推动师生互访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国家间文化和校园间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学院拓宽办学视野,拓展办学思路,深化学院立足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助力“一带一路”建设质量。


A42A0704
 


图 3.1 学院与泰国格乐大学、新加坡南洋管理学院等学校开展国际合作交流研讨会


微信图片_20221209130909
 


图 3.2学院与菲律宾克里斯汀大学开展国际合作交流研讨会

(二)师生交流,促进国际视野人才培养

为加强学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提升学办学的国际化水平,学充分利用政策资源,努力建设学校国际合作交流管理服务平台。2022年,在疫情常态化的情况下,学依托中非(重庆)职业教育联盟平台和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国培基地,推选了2批次12人次师资参加具有国际化标准的资格证书培训班。目前第一批次参训教师已完成相关培训课程,将获得由德国工商大会颁发的“国际职业培训师”资格证书和中非职业教育联盟颁发的培训项目结业证书,受疫情影响,第二批次培训有望在2023学年度内顺利结业。通过转变思路,学谋求促进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的新路子,将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课程方法同国家职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方案和行业发展需求相结合,培养一批具中国特色和国际水准的师资队伍,学学校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微信图片_20221209130834
 


图 3.3 教师参加中德“国际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证书”项目

四、           服务贡献质量

(一)服务地方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提出,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一年来,学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努力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以国家战略需求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集聚力量服务中小微企业和乡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积极推进终身学习教育,与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合作,高度关注民族地区乡村人才的终身学习,积极开展老年教育研究,《加快推进我市终生学习学分银行建设的建议》《重庆市养老服务人才队伍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等决策咨政成果被重庆市政府研究中心《决策建议》采用。

深入开展专科衔接本科学习,2021年组织专衔本各类考试累计300余人次,新注册53人,新增毕业人数57人,涵盖工商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前教育等5个专业;先后到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第二师范大学等单位开展交流合作,参与自考学分认定转换助学的学员规模不断扩大,提高助学质量,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

积极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学成为重庆市社会培训评价组织机构,申报备案的职业(工种)有:电工、汽车维修工、育婴员、保育员、保健按摩师、养老护理员等6个职业(工种)。

典型案例17:共建乡村振兴学院 助力乡村人才培养

充分发挥育人优势,用红色文化助推酉阳县车田乡乡村振兴开启新局面,广大师生行走在酉阳冬日的田间山头,将智慧扎根土地,送红课下乡暖人心。

20211220日,在“助力人才培养,服务乡村振兴”2021级电子商务扩招生开学典礼上,学院联合成都智云鸿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向车田乡车田村村委会、车田乡中心小学校和车田乡黄泥小学捐赠价值20万元的红岩精神系列3D虚拟仿真体验教学课程资源,努力打造车田乡乡村振兴路上的VR红色“加油站”。车田乡中心小学校李成双校长表示将利用学院赠送的红岩精神系列3D虚拟仿真体验教学课程资源运用到全校学生的思政课中去。


IMG_256
 


图 4.1學院院長郭光亮捐赠红岩精神系列3D虚拟仿真体验教学课程资源

(二)服务区域发展

以服务中小微企业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为目标,深入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引导教师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术研究、技术改进、技术推广、产品开发,协助重庆知行数联智能科技公司开发康养旅游数据库、提供智慧农业方案收益7000万元。以文化旅游类专业群为抓手,积极服务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生态优先、绿色发和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文旅融合、城乡协同发展,《联动推进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文旅融合发展的建议》获市文旅委和相关区县政府领导肯定性批示,参与了长寿、巫山、石柱等区县的民宿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三)服务市场需求

院投入近300万元建设智能识别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与云南大学联合建设了医学电子信息智能检测处理重点实验室,争取市文旅委等单位支持,建设了重庆文化旅游乡村振兴科技服务基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化和旅游产教联盟研究院、重庆民宿协会产业发展研究院。全年申报国家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31项。横向技术服务到款210万元,纵向科研经费到账112万元,面向社会成员培训到款57万元,公益性培训服务36000人日。

四)服务国家战略

院强力推进有组织科研,与西南大学合作开展科研创新团队(骨干)培训,积极争取重庆教育科学研究院、重庆教育评估院支持指导,围绕“四个面向”申报科研项目。本年度新获批市社科规划项目3项,市教育规划项目9项(其中重点1项),市教育综合改革项目1项,市教委科技项目6项(其中重点2项),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5项;获得市级科研成果奖2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2篇,出版著作9部。

积极开展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工作,帮助酉阳县车田乡开展水质监测分析、红色旅游线路设计,成功打造彩色稻田培育项目,1名同志成为市人力社保局助力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示范活动的专家服务团成员,6项涉及乡村振兴的咨政报告获市领导和有关区县政府、市级部门领导批示,学院对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的贡献度不断提升。

典型案例18:政校企行合作搭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平台

学院积极争取市级相关部门、相关行业企业支持,切实打造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综合服务平台。

2021年9月日,重庆市中华职业教育社乡村振兴实验学院共建签约仪式在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举行。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中华职教社主任沈金强,市教委副主任邓沁泉,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长谢辛,市委统战部二级巡视员、市中华职业教育社常务副主任林勇,市中华职业教育社秘书长唐勇,市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秘书长余燕青,中华职教社理事、博导国际集团董事长代吉祥,博导国际集团副总裁刘辉,学院党委书记黄捷,院長郭光亮等领导和嘉宾莅临现场。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在出席共建仪式时强调,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思想自觉,充分认识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要突出人才培养,彰显育人优势,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要拓展合作领域,增强发展动能,着力推动乡村振兴学院高质量发展。

2022年4月20日,学院联合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共建重庆文化旅游乡村振兴培训基地签约仪式举行。在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的支持下,学院积极争取政校企行共建文化旅游乡村振兴学院,打造乡村文化和旅游人才培养培训、特色文化建设传承、科学研究和国际交流合作的综合平台,不断优化适合乡村特点的文化和旅游人才培养机制,打通了乡村文化和旅游人才培养培训的“最后一公里”。《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路径探索—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文化旅游乡村振兴学院》在《中国教育报》刊用,并被部分高校、研究机构全文转载。

 

 

 



 


图 4.2重庆市中华职业教育社乡村振兴实验学院共建签约仪式


IMG_256
 


图 4.3重庆文化旅游乡村振兴培训基地签约仪式

典型案例19:“三下乡”实践助力乡村振兴

为响应中央关于巩固扶贫成果的相关精神,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引导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2022年7月8日,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乡村振兴促进团“乡约盛夏”团队的成员们来到了冷水镇八龙村的莼菜种植基地,在村委妇联曹主席的邀请下,前往种植园体验莼菜采摘。成员们在采摘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了莼菜的生长环境、传统的采摘技术,体验到了劳作的艰辛和收获的乐趣。

经过团队调研,基于当前莼菜市场的实际情况,成员们结合自身所学专业,为冷水镇特色产业——莼菜拍摄宣传短片。在整体构思后,拍摄组成员前往莼菜加工厂进行产业工序采景,并拍摄产品实物效果图、莼菜生长环境等素材,采用主角实地引领式拍摄方法,呈现莼菜制作加工工艺。成员们在活动中学思结合,学以致用。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初心,在实践中锤炼意志品质,在磨练中增长智慧才干,在摸索中践行乡村振兴的誓言。


IMG_256
 


图 4.4 “三下乡”团队成员体验莼菜采摘、养殖过程

典型案例20:深化合作 赴板溪电商工业园区实地调研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最重要的就是人才振兴。人才振兴服务乡村振兴,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青年大学生纷纷走出校园,深入农村,实地了解企业,结合所学知识助力乡村发展,在实践的大课堂中了解社会、认识国情,进一步明确了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20227月,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师生在酉阳县板溪镇纪委书记宋玥的带领下参观调研了酉阳县板溪工业园电商基地的特色产品展陈区、直播间、运营区、企业创业孵化区、培训区等。

本次调研活动,校企双方就实习实训,校企合作等方面开展了交流讨论,以期为乡村振兴学院酉阳办学点第一批电商专业扩招生搭建实训、就业、创业平台,产教融合助力人才培养,服务乡村振兴。


IMG_6598
 


图 4.5 经济管理院师生参观酉阳县板溪工业园电商基地

五、           政策落实质量

(一)国家政策落实

1.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政治任务,切实抓好学习培训,集中开展宣讲活动,深入开展研究阐释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宣传带动全师生学深学透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尤其是报告中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印发出台《“青春献礼二十大,强国有我新征程”迎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工作方案》,制定全年各月份各阶段主题教育活动,在党的二十大召开前,以“青春献礼”为重点,围绕北京冬奥会、“我们这十年”、党的重大成就、重温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足迹等主题,积极营造喜迎党的二十大的浓厚氛围。在党的二十大召开后,以“奋进担当”为重点,围绕迅速掀起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党的二十大和我的人生路”等主题,深入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巡讲,切实把师生的思想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引领激发广大师生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集中开展青年大讲堂、主题演讲比赛、主题摄影比赛、校园师生迷你马拉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师生座谈会等活动10余次,进一步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用青春唱响“强国复兴有我”的时代强音。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授课方式,面向全校师生党员开展集中培训和党委书记讲党课活动。运用好《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党的二十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等辅导材料,帮助师生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组织全体思政课教师分专题、成系列地开展集体备课,将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

2.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

院紧紧围绕发展定位及建设思路,坚持校企行深度融合,聚焦汇聚乡村人才振兴蓬勃力量,积极促进专业人才投身乡村建设,扎实做好社会服务工作。与市中华职教社、博导国际集团签署共建“乡村振兴实验学院”战略合作协议,并挂牌成立重庆市中华职业教育社乡村振兴实验学院,搭建人才培养平台培训示范基地区域教学中心产学研用示范点推动形成乡村振兴技能型人才培养长效机制。与市文化旅游委签署“重庆文化旅游乡村振兴培训基地”共建协议,依托重庆文化旅游乡村振兴实验学院,聚焦面向重庆乡村文化和旅游产业振兴发展,实现文旅联农带农,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图 5.1 校行企三方共建重庆市中华职业教育社乡村振兴实验学院

聚焦2022年职教周和重庆职教月活动载体,组织二级学院开展助力乡村振兴校园直播带货、文艺活动与教育成果展示等特色活动,进一步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动力。调整组建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落地生根,2021-2022学年共进行乡村振兴文件精神学习和会议研讨5次。深入酉阳县花田乡和车田乡开展实地走访与调研7次,了解当地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整合学院资源针对制定帮扶措施


重庆文化旅游乡村振兴培训基地签约仪式(2022年4月)
 


图 5.2重庆文化旅游乡村振兴培训基地签约仪式

强化乡村产业、人才、文化、教育帮扶捐赠资金或物资114万元,捐赠万州恒合产业发展基金30万元捐赠车田乡产业、文化、教育乡村振兴基金66万元组织采购酉阳和万州恒合地区的农产品38万元,间接帮助销售金额15万元,组织开展技术支持16人才培训600人次,参与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学生500人次,各党支部对接帮扶监测户12户。




图 5.3学生于酉阳县车田乡老人合照(2022年7月)

 

 

 

 

 


酉阳县车田乡学生社会实践心得交流院坝会(2022年7月)
 


图 5.4 在酉阳县车田乡开展师生社会实践心得交流院坝会

二)地方政策落实

1.学习贯彻全市职业教育大会精神以及重庆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

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和陈敏尔书记在全市职业教育大会上的指示要求,院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办学方向,依托重庆市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紧抓部市共建机遇,认真贯彻落实全市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坚持“一校一案”原则,编制出台《中共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学习贯彻全市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工作方案》,明确重点目标任务、主要工作举措和具体工作要求,为学习贯彻大会精神提供行动指南。统筹用好校园网站、公众号、抖音等互联网平台,深入开展学习宣传和理论分享,营造浓厚学习氛围。组织党委委员、中层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等开展理论探讨交流,面向广大师生开展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组织生活会学习、学生主题班会学习等100余场,全方位、多层次推进全市职业教育大会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

学院将重庆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作为学院当前理论武装的重点内容,严格按照第一时间跟进、第一标准推进、第一议题促进,制定出台《中共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关于学习宣传贯彻重庆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工作方案》,开展党委会会前学习1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1次,有效形成党委引领学、党员干部带头学的浓厚氛围。市第六次党代会代表、学院党委书记黄捷同志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青春寄语,以“青年应将信仰厚植于心中,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为题,线上线下为300余名师生带来了一场振奋人心的大思政课。纪委书记于强同志为团干部、红岩菁英班学员、学生代表讲授思政课,推动将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殷殷嘱托转化为青年学生爱党爱国的实际行动。二级党组织、二级单位负责人面向所在单位开展“微宣讲”,带领教职员工全面深入学习领悟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内涵。

2.校园法治建设

院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依法办学、依法治校,坚持以学院法治工作领导小组为主导,部门分工负责互相配合,全员协同参与的原则抓好各个领域的法治建设工作,着手重点项目、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开展专题研讨、实地调研、专家座谈等主题研究分析,进一步健全完善学院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院《章程》修订工作于2021年10月启动,2022年6月完成修订,根据院事业发展实际,共修改序言、总则、职能与任务、内部治理结构、对外交流、资产财务与后勤等六部分内容条款16条,增加条款13条,章程体系框架进一步健全,内容要点进一步完善,章程的稳定性和权威性进一步显现。全面加强师生法治教育,围绕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等内容开展“大学习”活动,紧贴国家安全教育日、全国消防日、法制宣传日等重要节点开展主题宣传活动,聚焦传染病防治法、劳动法、职业教育法等与师生个人息息相关的法律开展全院知识普及活动。畅通重点领域、重点群体与学院法律顾问团队的沟通交流机制,分析研判行政管理、基础建设、人事服务等涉及法治工作的疑难点问题,做好师生法律咨询服务保障工作。

 


O%B_(5S~`FBPFQICJ15FH7X
 


图 5.5市教委同意学院章程部分条款修改的批复文件

3.推进市级“双高计划”申报工作


KJD~$MKUAZMG6WXN4YA[MH3
 


图 5.6 跨境电商专业群组群逻辑

正确认识“双高”建设、“提质培优”行动计划与学院发展之间的关系,大力实施“提质培优”行动计划,主动承接相关建设任务,全面统筹各类资源和力量推进重庆市“双高计划”的开局起步工作。启动研讨成立双高建设领导小组、高水平学院建设专项工作组、跨境电商高水平专业建设专项工作组等专班队伍,协调推进“双高计划”申报工作中的各项重点项目。结合院建设基础的优势特色与事业发展中所面临的机遇挑战,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研究制定“10+1”重点任务,理清建设思路、确定工作举措,明确标志性成果、核算投入预算,计划3年内完成学院发展目标。把《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群的建设方案》作为重点抓手,围绕跨境电商产业发展需求和产业链岗位需求,着力打造以跨境电商专业为核心,国际商务、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专业为支撑,包含跨境电商产业链岗位运营、外贸操作、采购管理、物流管理的专业集群,坚持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构建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双主体的特色育人模式。


大数据+产教融合跨境电商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
 


图 5.7大数据+产教融合跨境电商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

三)经费投入

院不断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细化预算管理体系,强化绩效评价机制,做到经费来源有保障,经费支出有效益。不断拓展经费来源渠道,积极申请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加强事业发展资金的筹措与运行。2021-2022学年,学院总体运行状况保持安全、规模、良性的方向发展,办学条件进一步完善,教职工收入稳步增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保障了学院教育教学重点项目的资金支出。学院财务部门积极服务于学院事业发展,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全面提升财务工作的精细化和规范化管理水平,为全院师生提供了优质的财务服务,为学院平稳良好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经费保障。

1.多渠道拓宽收入来源和资金规模





7b0a202020202263686172745265734964223a202234353236383434220a7d0a


2021-2022学年,学院积极协调各方力量,广泛争取政策支持,力促办学收入增长,多渠道筹措发展资金,努力破解学院发展的资金难题。学院2021年实现总收入51,202.71万元,其中财政生均拨款收入13,554.62万元,占总收入的26.47%;政府性基金(专项债券)收入30,000.00万元,占总收入的58.59%;事业收入 7,486.52万元,占总收入的14.62%;其他收入81.16万元,占总收入的0.16%;社会服务收入80.41万元,占总收入的0.16%。


图 5.8学院2021年度办学经费收入情况分析图

2.优先保障学院事业发展和项目建设需求

院按照统筹兼顾、稳健运行、突出重点的原则,始终把院发展建设放在首位,在保障常规运行的前提下优先满足民生需求和重点项目。2021-2022学年院经费投入总额为39,647.29万元,保证了日常教学运转、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经费的逐年增加。其中,日常教学教改及科研、师资队伍建设、人员工资及学生奖勤助贷等支出合计19,266.72万元,占比48.59%;征地及基础设施建设支出18,947.24万元,占比47.79%;图书购置及设备采购支出1,183.99万元,占比2.99%;党务及思政工作队伍建设经费支出30.82万元,占比0.08%;其他支出218.52万元,占比0.55%。

3.着重强化预算的执行管理与过程监督





7b0a202020202263686172745265734964223a202234353236383434220a7d0a


院明确预算工作绩效考评制度,将预算工作考核纳入学院高质量发展考核重要指标,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全校部门、干部考核重要依据。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实施年中预算动态调整机制,与支出进度严重滞缓的单位和部门进行协同分析,动态开展预算中期调整,将单一的零星预算调整与中期集中调整相结合,减小已有项目的约束和限制,提高了不确定性环境中预算编制的可靠性和预算值的准确性。


图 5.9学院2021年度办学经费支出情况分析表

四)质量保证体系建设

院以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需求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事实和数据为基础,建立起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和运行 机制。构建“五纵五横一平台”质量保证体系,覆盖人才培养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构建网络化、信息化、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通过常态化的诊断与改进,全面推进质量文化建设,实现院发展理念的转变、办学形态的转变、教学形态的转变、治理形态的转变,持续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此外,学初步构建了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专业风险评估机制。学从生源情况、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方案与人才培养模式、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度、专业教学资源、科研与社会服务水平、人才培养质量效果、专业综合影响力共八个一级质量指标设立专业建设质量要素与达标标准,各一级指标细分为二级质量指标,通过细化专业、产业对接标准的考核指标,采用过程化考核及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形成面向所有专业发展的风险评估机制,督促各专业按照专业建设质量观测要素和达标标准,加强专业内涵质量建设,不断提高建设质量。

  7“五纵五横一平台质量保证体系表

五横

五纵   

学校

专业

课程

教师

学生

质量生成

组织

领导

质量管理中心

教务处

教务处

组织人事处

学生处

二级部门内部质量保证工作组

目标链

总体规划

(总目标)

专业建设规划

(目标)

课程建设规划(目标)

教师发展规划

学生发展规划

标准链

岗位职责

工作标准

专业建设标准

课程建设

标准

教师发展

标准

学生发展标准

质量保障

条件链

产学合作

政策保障

资源后勤

基地建设

资源建设

教学条件

实训条件

资源利用

教学条件

工作条件

学习条件

生活条件

质量管理

实施链

学校年度工作要点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运行

人才培养方案

教学组织

课程设计

课程教学

教师教学

教师研究

培训进修

社会服务

学生学业发展

学生综合发展

质量监督

制度链

产教政策

内控制度

运行管理

专业运行

过程管理

条件保障

教师发展

制度

教师发展

文化

学习保障

生活保障

安全保障

全人发展

就业服务

质量诊断、反馈改进

信息链

预警发布

质量管控

红黄绿牌”预警

专业诊改

预警

课程诊改

师德师风

教学能力

研发能力

服务能力

诊改

学习能力

学习风气

道德品质

身体体质

诊改

质量

报告

学校年度质量报告

以二级部门为单位的教学质量测评与诊断改进报告,其中包括:

1.专业总体质量报告

2.教学及课程质量报告

3.教师发展质量报告

4.学生发展质量报告

支持系统

1.教学质量综合测评与诊断分析系统

2.“学生-教师-督导”教学质量反馈交流系统

3.教师自测自诊断系统

4.基于悉尼协议的教学过程监控系统

5.教师发展评价系统

6.行政绩效考核系统

7.学生在校期间综合行为分析系统

一平台

智能校园管理平台

 

六、           面临挑战

虽然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取得了较为瞩目的工作业绩,但面对新阶段、新形势、新要求,学事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仍然较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挑战1

适应性方面。学的部分专业定位不够明晰、特色不够突出,产教融合模式单一,校企合作不够深入,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融入“一带一路”、乡村振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方面面临巨大挑战性。

(二)挑战2

创新性方面。学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尚未深入实施,创新氛围不浓、创新团队较少、创新成果不丰富,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的基础特别薄弱,科教融合的深度不够,在支撑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等方面存在挑战。

(三)挑战3

政策性方面。师资队伍数量存在结构性短缺,人员编制不足,人才引进机制不健全,培养渠道不顺畅,“双师”教师占比不高,拔尖人才尤其是领军人物缺乏,在支撑中国特色学徒制试点等方面面临挑战。

面对挑战,学将在以下三方面开拓创新,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一是以建校为突破,优化校园功能布局,特色打造好北碚校区,有效利用好巴南校区,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解决学院发展瓶颈,为人才培养提供支撑。二是以治校为抓手,深化内部治理改革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校,激发学办学活力。三是以强校为目标,坚持以育人为根本,建好专业群,做好大思政,念好学育人经,提升综合实力。

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学将继续严格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发扬艰苦奋斗创业精神,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发展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对学院的改革发展作出战略部署和总体设计,加快推进学从跟跑状态向并跑、领跑状态的战略性转变。

 

 

 

 

 

 

 

 

 

 

 

 

 

 

 

 

 

表1 计分卡

计分卡_new

 

 

 

 

 

 

 

 

 

 

 

表 2 满意度调查表满意度调查表_new

 

 

 

 

 

 

 

 

 

 

 

表3 教学资源表教学资源表_new

表4 国际影响表

国际影响表_new

 

 

 

 

 

 

 

 

 

 

 

 

表5 服务贡献表服务贡献表_new

 

 

 

 

 

 

 

表6 落实政策表

落实政策表_new